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收集11篇)

栏目名称:初三作文 发布时间:2025-07-16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篇1

最近,我们学习了课文----《草船借箭》,自此以后,我的大脑里全是诸葛亮。不折不扣地成为了诸葛亮的“粉丝”,真想见到诸葛亮本人啊!

“啊!”我忽然出现在一个建筑物旁。我站起身,左右张望了一下。“谁?谁在那儿?”一个武将模样的人高举火把跑了过来,身后还有一大群卫兵。又有一个中年男子走了出来,我立刻趴了下来,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伯约,没什么,你放心去别的'地方吧!”中年男子说。“丞相,这么晚了,您还没睡啊?”中年男子听了武将的话,微笑着摇了摇头。武将长叹了一口气,带着卫兵走远了。

听着两人的对话,我惊呆了!伯约?这不正是三国时期姜维的字吗?姜伯约。莫非,我来到了----三国时期?“丞相”?难道这个中年男子是----他?

“出来吧!”中年男子说。我吓了一大跳。“我看见你了,不必躲藏了!”中年男子背对着我,冷冷地说。“孔明先生真是神机妙算啊!”我不再躲藏,走向了中年男子。“呵!”男子微微一笑,“你的影子下次一定得‘藏’好!”说完,转过身来看了看我。我大吃一惊,转过头来,仔细看了看,还是看不出这儿有什么玄机。

“你藏在石头后面,影子的粗细会不一样。”诸葛亮-----也就是那个中年男子,冲我挤了挤眼睛,说,“你这小孩儿,不知道这儿是五丈原吗?”什么,五丈原?我想起来了!于是慌忙说:“孔明先生,您要好好保重身体啊!我不是这个时代的人,我来自2023年的地球。”诸葛亮好奇地问:“2023年?地球?那是什么?”于是我又解释了地球,2023年。诸葛亮又问:“那你来这儿干什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在这儿?”我抱歉地笑了笑。

“哦!对了,孔明先生。您不知道,您在我们这些后人心中地位可高了呢!”我又滔滔不绝地说,“您的一生收二川,排八阵,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东和孙吴,北拒曹魏。功绩远远高于五虎猛将,管、乐之辈!”听了我这番话,诸葛亮的眼睛亮了,说:“六出祁山,莫非这一次我可以打下祁山,直取长安,报效先帝?”我听了这句话,眉头一皱,想:他不久都要命丧于此,怎么还有心情打仗。于是,我问:“孔明先生,您的一生功绩险要,为何只顾攻下祁山?”诸葛亮笑了,拍着手说:“只有攻下祁山,才可以灭掉曹魏。先帝三顾茅庐,我只能鞠躬尽瘁,舍命相报。”“但是…。.”我又说,“东吴并不是十分容易对付,您打算如何?”“打破了曹魏,我便自取东吴!”诸葛亮信心十足地说,“统一中原,先帝方可瞑目也。”

忽然,诸葛亮渐渐模糊,离我越来越远,直至消失不见……我睁开双眼,原来那只是一场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短短八个字,却淋漓尽致揭示了诸葛亮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篇2

呼,呼我气喘吁吁地扶着腿,望了望早已高悬的皎洁明月,心中有些失望,唉,都这么晚了,诸葛先生睡了吧,看来今天的采访是不成了?抱着必定失败的心态敲了敲门,1,2,3诸葛先生一定睡了,正当我打算离开时咔吱门开了,我惊讶地回头。

他身穿着白袍,手中还拿着羽扇,朝他身后望去,三尺烛台,夜深仍未吹。君夜深找亮,有何贵干?我连忙答道:吾想找君问曰一二。孔明让开身,请我进去请!请!走进小屋后看到了在那三尺烛台批阅的方案,心中暗暗自佩。

汝有何疑?当您打算为刘备出谋划策时,您的内心有何想法?孔明答曰:誓此生,必鞠躬尽瘁;为刘备,不畏血与泪!说着,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一种常人没有的坚定与执着。

我又问:后人为您的死作诗‘星落秋风五丈原’,您对这有何看法?他嘴角微微上扬,答曰:不必夸为‘星落’呵!

您印象最深的一次火攻是什么时候?火烧滕甲兵啊!至今难忘,整整三万人,三万人啊!他们是无辜的`,就在我眼前,看着他们在惨叫,在痛苦于火海之中此时,看到了诸葛先生眼中晶莹闪动。

最后一个问题,在先主(刘备)去世时,您的内心?心已碎!还惜幼主待我扶推,最后的年岁,我知天命难违背啊!

好的,谢谢您的回答,早点休息哦,拜拜!我说着边退出了屋子,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篇3

星期天的早上,我和妈妈去北海公园玩,站在水边看见水面上雾气蒙蒙,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看见这景象,我的脑海里想起了老师给我们讲的《草船借箭》的故事。我想着想着,眼前驶来一艘大船,船头站有一人,我定睛一看,此人正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的诸葛亮啊!于是,我大喊:“诸葛亮,让我上船吧!”诸葛亮叫人把我拉上船。我问:“你们这是要去哪里啊?”诸葛亮笑容中透着一股神秘,悄悄地对我说:“我们要去找曹操借箭。”诸葛亮让我穿上了铠甲,准备带我一起去借箭,我兴奋不已,连连拍掌叫好。不一会儿的功夫,我们的船很快就开到了曹营那边。这时只见诸葛亮吩咐我们敲鼓,呐喊,就像打仗一样。同时曹营的士兵们也把军情汇报给了曹操。于是曹操下令让神箭手们向我们射箭。一会儿有士兵报告说:“我们准备的稻草人已经插满了敌军的箭!”诸葛亮听后立即让船夫调转船头,不一会儿船的两边也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就命令士兵高喊:“谢曹丞相借箭!”又赶忙命令士兵赶快撤离。船一会儿就到了岸边。我上了岸看见稻草人身上全都是箭,就问诸葛亮:“您是怎么知道曹操会借给我们箭的?”诸葛亮一边扇着羽毛扇一边捋着胡子对我说:“我夜观天象,掐指一算,预测到今天江中有雾,曹操看不清我们,必然不敢冒然出军,只能放箭,这样我们的稻草人就能收到箭了!”我点了点头同时向诸葛亮竖起了大拇指,无比崇拜的对他说:“您可真乃神人也!”诸葛亮若有所思的捋着胡子,摸了摸我的头和蔼的`对我说:“我并不是神人,不是天生就这么聪明的。我也只是靠后天的努力,勤奋学习、博览群书,灵活运用书中的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纠正自己的认知。结合实际,根据客观规律,掌握事物的发展趋向,才会有预见。如果你能够刻苦努力的学习,能够多读书,多从书中学一点知识,你会比我做的更好,你的未来会无可限量!”我听完诸葛亮说的话,心中暗下决心决定以后要好好学习,做个爱读书的好孩子!等我再抬起头的时候,诸葛亮摇着羽毛扇对我慈祥的笑了笑,他的身影离我越来越远,不一会儿就飘然远去了。

忽然一阵笑声把我惊醒,原来是妈妈看我望着湖水发愣,正向我笑呢!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篇4

有一天,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发现树旁出现了一个彩色的大洞。我很好奇,认为那里面有东西,所以我就过去看了一眼,没想到大洞突然把我吸进去了。

过了一会儿,我睁眼一看,哎呀妈呀,这还是我生活的那个世界吗?我发现我的周围都是树,正当我觉得奇怪的时候,忽然有个人直直地向我走过来,我原以为是个坏人,不过看他身上的那身衣服,好似电视剧里面诸葛亮的穿着。我很是疑惑,就小声地问他:“你是诸葛亮吗?”他惊讶地看着我,说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我故意卖弄了个关子,坏笑着说:“天机不可泄露啊!”原来我面前这人正是那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啊!他的聪明才智可是无人能敌的呢?

突然,我又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坏点子,我说:“听说你足智多谋,深谋远虑,我不妨出道题考考你?”诸葛亮说:“好啊,最近闲来无事。”于是,我就出了一道脑筋急转弯的数学题:“7+3、7——2、7=?”此刻的诸葛亮不像之前那样对答如流,开始支支吾吾的,怎么也说不出答案。我心里开心极了,想着这个题目就把聪明的诸葛亮给难住,这对我来说可是小菜一碟啊!那这样子是不是说明我比诸葛亮还聪明呢。

数学上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赢了诸葛亮,我还想着跟诸葛亮再比比语文,看看谁更聪明,却猛然间听到闹钟的声音,我的美梦就这样被叫醒了……

回想刚才梦里的经历,有点可惜,没能和诸葛亮在语文上一较高下,看看作文谁更厉害。希望下次有机会再和诸葛亮进行比试。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篇5

看了吴承恩写的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我心中却又莫名其妙地涌出另一个梦想。

我带着采访本来到诸葛先生的住所——隆中的一所茅屋,诸葛先生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们的谈话很快就开始了。

“诸葛先生,您知不知道您在我们心中就像神一样!”

诸葛先生爽朗地笑了:“傻孩子,我哪里是神呀?我与你们一样,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呵呵呵。”

“那为什么您像未卜先知似的,能提前知道刮东风、起大雾呢?”

“噢,那只不过是因为我学过一些自然常识方面的知识,通过仔细观察天气,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做到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不过疑问马上又出现在我的脑海,“可为什么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呢?”

“我想是因为……”诸葛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可是由于我们许多人并不注意自己的全面发展,”只认为能在某个方面突出就行了。其实不注重全面发展是会影响特长的发挥的。

“噢,诸葛先生,有个问题希望您不要介意。有句话这么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知您怎么看这句话?”

“哈哈,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我也许比别人多知道一些东西,但并不是说我什么都知道。小朋友,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一定能成为十分出色的人。”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篇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当我翻阅这本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时,心中就有一种波澜壮阔的豪情。在那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无数英雄豪杰奔涌而出,最令我欣赏的不是仁德宽厚的刘备,也不是武艺高强的关羽,而是机智勇敢的诸葛亮。

那天,我饶有兴趣地翻开了《三国演义》。不知过了多久,我趴了下去,眼前渐渐模糊了起来……

我睁开眼睛时,我竟然站在一个军帐里。只见一中年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站在我的.面前。我揉了揉眼睛“诸葛亮!”我激动地大声叫了出来。那位中年人不慌不忙地摇了摇羽扇,恭敬地答道:“诸葛孔明正是在下,敢问阁下是……”“我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飞飞。”我答道“诸葛先生,我可是你的忠实粉丝。您一直都是我心目中的典范。”“过奖了,过奖了。”诸葛亮谦逊地笑了笑。不一会我就和诸葛亮聊起了天。“诸葛先生,您知道枪吗?”“枪?枪是什么东西?”“枪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武器,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将敌人一击必杀,比弓箭厉害多了!”“啊?真的,你们还有这么厉害的武器!”当我们聊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忽然有人跑进帐来。“报!丞相,司马懿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攻打我国!”诸葛亮转头看了看我,问道:“飞将军,你有何对策?”“我认为,司马懿来势汹汹,应速速派兵,在路途中设伏。”只见诸葛亮左手不断捋着自己的胡子,右手轻晃羽扇,思索了片刻后,对士兵说:“这位小将军说的对,快拍赵子龙前去埋伏。”很快,前方的捷报传来,蜀兵全歼敌军,大获全胜。诸葛亮赞赏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飞将军,你这次立了大功,我这就禀报皇上,给你封赏。”我洋洋得意地笑笑,说道:“谢丞相!”

“飞飞,怎么看书看睡着了?赶紧起来!”我从睡梦中惊醒,想着刚刚的一切皆是一场梦,心中不禁懊恼起来“妈妈,你喊我干嘛,我都快被封赏了!”妈妈好奇地问道“封赏?什么封赏?”……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篇7

我与诸葛亮一席对话夜阑人静,万物皆睡。天上的流星依旧,我坐在竹椅上,望着天空那弯暗月,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阵微风起,只见一人拿把羽扇,在不远的前方朝我走来,仔细察看,原来是中华智星——诸葛孔明也。只见他徐徐地道:“夜深人静,明月当空,如此美景,你有何感受?”句句出口,如美妙动听的音乐传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于是我起立让座,曰:“卧龙先生,您好!如此良夜美景,见到您实感兴之。先生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才,一心只为报答先帝三顾之恩,可曾后悔?”他沉默许久,道:“如你所言,人称‘智绝’的我本应在陇中容忍度余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后先主真心请我,我感到莫大的欢欣。遂许先主以驰驱,毕平生之力,辅助先主,此情此义,乃我的报先主的'知遇之恩也。”听完后,我默默赞许,为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胸襟所折服,又为他忠心不二而钦佩。而后,我又向诸葛亮讨教:“先生您自出道以来,火烧新野,使曹军落荒而逃。再而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气势非凡,借风借箭,智算华容,当真高管仲、乐毅一等。”他只是微微会心而笑,道:“你过奖了!这些都是我报先帝之职分也,不足挂齿。想我打拼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安居平大路,联吴抗曹,为收服人,对抗孟获六纵七擒,六出祁山,可惜屡屡成功之时,皆因吾之疏忽,与之失之交臂,当真可悲。”

说完后,他的脸色晦暗下去,几许忧伤、几许烦恼、几许叹息,似乎在责备自己。我不忍观之,曰:“先生不必太过自责,皆因当时形势不合,后主刘禅又不思进取,听信谗言,亲佞远贤。先生纵有回天之术,也难堪挫折。吾闻过李清照忧愁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先生的愁悔比之若何,望先生不可太过自怨。”

这时,他的脸色开始变得平静,逐渐转好,我的心才放松下来,意少舒。他站立起来走近我,深情地望着我,轻柔地抚摸我,我望见他眼里的那股热血在沸腾,泪水模糊了眼睛,对我说:“当真是后生可畏啊!与你交谈,我的心宽悦了许多,情绪冷静了少许。谨记吾的话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信你可以青出于蓝胜于蓝,再会!”说完他便离开了。我在原地,默默回想,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篇8

今年暑假,我终于通读了《三国演义》。看完了这部书,我的心中却又莫名地涌出另一个梦想......

我带着采访本来到诸葛先生的住所——隆中的一所茅屋,诸葛先生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们的谈话很快就开始了。

“诸葛先生,您知不知道您再我们的心目中就像神一样!”

诸葛先生爽朗地笑了:“傻孩子,我哪里是神呀?我与你们一样,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呵呵......”

“那为什么您像未卜先知似的,能提前知道刮东风、起大雾呢?”

“噢,那只不过是因为我学过一些自然现象方面的知识,通过仔细观察天气,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做到的。”

“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不过疑问马上又出现在我的脑海,“可为什么许多人做不到呢?”

“我想是因为......”诸葛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可能是由于我们许多人并不注意自己的全面发展,只认为能在某个方面突出就行了。其实不注重全面发展是会影响特长的发挥的。”

“噢......诸葛先生,有个问题希望您不要介意。有句话这么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知您怎么看这句话?”

“哈哈......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我也许比别人多知道一些东西,但并不是说我什么都知道。小朋友,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定能成为十分出色的人”。

辞别了诸葛先生,我对自己说:“我要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努力锤炼自己,使知自己也成为一个像诸葛先生那样的‘神’人。”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篇9

夜幕降临,坐在桌前的我闲来无事,打开电脑,随意地敲了几下键盘,随后,只见电脑突然黑屏。正值我纳闷之时,发现自己置身于营帐外,帐旁迎风飘扬的旗帜上赫然写着一个大字汉。

汉?西汉,东汉,蜀汉?难道我穿越了?这么神奇的吗?我一边疑惑的自言自语,一边抬眼打量着这个军营。显然,我面前的这个营帐远比其它的大得多,营帐四周,满岗哨,防备之周密,几乎水泄不通。又是一眨眼的功夫,自己已来到了营帐的内部。这才发觉,这帐看着大,里面却只放了张书案,上面堆满了竹简,一旁的火烛仍在闪烁着微弱的烛光。只见一人正一手持扇,一手持简,借着烛光聚精会神地思忖着什么。我有些欣喜,这身打扮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简直和《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一模一样!

他大概也察觉到了我,放下竹简,缓缓起身,看着我问道:是蜀国的.舍人(门客)吧!一听此话,我急忙道:正是,鄙人仰慕先生已久,特此来访。噢?何等大事,要劳烦您深夜亲访?鄙人不才,有些许疑惑,望先生解惑。我见状,连忙道出了我一直想问孔明的话。

先生想必已年过半百,自受玄德之请初出茅庐,为一平天下之事鞠躬尽瘁。但先生您围场不知平定天下之艰,为何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玄德,明主也。吾一生为其效劳,誓定天下,现回首,自知有功,胜平生碌碌而无为。玄德,乃天下尽仁尽义,为明主,吾无怨无悔。

先帝终前,曾白帝托孤,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一话正出自他口,现其子不理朝政,只知纵酒享乐,先生为何不取而代之?

吾终生为汉室竭忠,后主虽弱,但视吾如父,更况朝中老臣不乏智忠之士,我若代替后主,便是对汉室不忠啊。

先生体况日下,为何仍六出祁山?此行必精血大耗啊!鄙人愚见,先生此时颐养天年再好不过,汉室又与先生何干?

非也,先帝视吾如兄,尝三顾老臣于茅庐之中,后托臣以大任,若吾无法成大事,何以告先帝之灵?又怎能安然逝去?

听了诸葛亮一席话,我不禁暗暗钦佩,只得道:先生一生为光复汉室,一平天下而鞠躬尽瘁,着实不负千古美名,鄙人告退。说完,便化为一道金光,回到桌前。想起刚才的经历,对孔明先生多了一份敬重。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篇10

“苍天如园盖,陆地似棋局……真美啊!”我正陶醉着,忽然传来一句话:“是谁在念我作的歌啊?”难道是诸葛亮?我往后一看,一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的人慢慢走来,诸葛亮!我激动的冲过去,和他交谈起来。

我:“您好,孔明先生!”

诸葛亮:“你好,小朋友。我日关天象,知道你会来找我。说吧,你有什么问题?”

我(高兴地):“谢谢!孔明先生,请问您受到刘皇叔的拜访,为什么却三次避而不见呢?”

诸葛亮(严肃的):“天下何人不知刘皇叔?我已久仰,可并不知他的'品德。我只不过是一位草民,却受到刘皇叔三次来访,说明他绝对会礼贤下士。所以,我便跟着这位贤明之者,也成就了大事业。”

我(好奇地):“那么,刘皇叔第三次来访,您是在装睡吗?”

诸葛亮(感慨):“是呀!我本以为刘皇叔见我如此,会生气地拂袖而去,但我低估他了。刘皇叔对我如此厚爱,我怎能拒绝他呢?”

我(点点头):“孔明先生,我特别不解。您未出茅庐,为什么便知天下三分呢?”

诸葛亮(谦虚地摆摆手):“这并不是我的功劳。你也知道,我有很多朋友,水镜、元直、崔州平都是。他们也都博学多才,经常与我讨论国家大事,不然,我只是一位无知的草名。”

我(竖起大拇指):“先生您太谦虚了。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不都是您的计谋吗?可我有一点不明白,您为什么不以捉来孟获就把他杀了,换成其他您信的人呢?”

诸葛亮(再次严肃):“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孟获也是猛将,可成大事,我用计谋捉了他,却因他不服而放了他,是为了让他输得心服口服啊!如果我逼他为我用,他必定会乘我不备时起兵,那岂不是更糟糕?”

我(羞愧):“孔明先生,真不好意思。请问,刘皇叔托孤给您的时候,您有什么感想吗?”

诸葛亮(眼里闪着泪花):“刘皇叔对我有知遇之恩,并托给我如此重任,我怎么报答得了呢?”

我(不好意思):“孔明先生,冒昧地问一句,刘皇叔托孤给您时,您有想过篡位吗?”

诸葛亮(气愤):“你怎么这样说!刘皇叔对我甚好,我怎么能篡夺他孩子的皇位呢?如果我这样做,怎么对得起他在天之灵?”

我(流下了眼泪):“孔明先生,您为国鞠躬尽瘁,享年才五十四岁,有什么遗憾吗?”

诸葛亮(叹了口气):“我此生最大的遗憾,便是没有伐魏成功。我也该走了,再见,小朋友!”

我:“再见,孔明先生……”

“莘妤,起床啦!”咦?原来是一场梦呀!这次与孔明先生的谈话,真是让我受益匪浅……

与诸葛亮的对话作文篇11

咚,我望着那滴嗒滴嗒的闹钟发愣。

突然间,一位道士打扮、羽扇纶巾的`人出现在了我面前,我揉揉眼睛忽然发现那不正是诸葛孔明吗!

他忽地开口道:吾于五丈原仙逝,怕那司马小贼断然追击,已留绝后计耶。自知大限已至,禳七星,步天罡却不得始终。已死,嘱解会入汉中后不可妄杀生灵,以是汉衰。

我问道:昔日先主白帝城托孤,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实在可贵。可是您为何在知道蜀汉弱,曹魏强的情况下仍然六出祁山?

他答道:一是为报先帝知遇之恩,臣虽肝脑涂地,亦得于三顾茅庐;一是魏强而蜀弱,战也败,不战亦败,为何不先战呢?

我问道:那么后人尊您为武侯,认为您是智慧的化身,您却如何认为?

他说道:不敢,连中原尚未图得,有负先主之望,怎是‘智慧的化身’乎?

我又问:世人多说您自比管、乐二公,却不知其于?

他答道:非吾之想,当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家在南阳诸葛庐,请平,胸有济世之才,亏先主三顾茅庐,不然何来此说?

言毕,他即化作一缕清风,飘散而去。

相关文章推荐
精选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