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我和妈妈早早地去外婆家,准备和外婆一起做艾饺。
一到外婆家,迎面就飘来一股艾叶淡淡的清香,原来是外婆已经把艾草煮熟了,满满的一锅墨绿色的艾草,像一个绿色的染色盘。看到我们的`到来,外婆就开始动工了。只见外婆将白白的米粉放入脸盘里,再将锅中的艾叶也放入,然后用筷子不断的搅动,再用手不停的揉捏,过了十多分钟,艾草和米粉完全融合在一起,变成了翠绿色的粉团。外婆把这粉团分成汤圆大小,一颗一颗的,我便迫不及待地拿了一颗,把它捏扁捏薄,中间放了一大勺芝麻和白糖馅,可惜肚子偏大,皮薄馅多,结果是肚子撑破了。于是外婆便教我馅少放一点,然后用力将边上捏紧,不让馅跑出来,果然,一个艾饺从我的手里诞生了,虽然外观没有外婆和妈妈做得好,但外婆还是表扬了我,我也很得意地笑了。后来我又突发其想,自发创意做了一只小刺猬,样子十分可爱,也十分逼真。
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功夫,我们就做了满满一大锅艾饺。
通过做艾饺,让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虚心向他人请教,肯认真做,一定会做成功的。
今年清明天气可好了,于是,就与妈妈去乡下奶奶家做艾饺和艾糕。我们坐车去奶奶家,不一会就到了。
奶奶家的田野里艾可真多啊!与大树下的小草一般长在田野。我们连忙动手,把艾一根一根拔出来,太阳出来了,我们共拔了五篮子的艾,我们回家把艾清洗干净,把根去掉,再把它切有小段落把一烧,把艾的工序做完了。接着,我们把一大袋面粉倒入盆子,加水揉,不一会儿,一个面团出来了,我赶快把有水的.艾放进去揉,面团成绿色了,我们接着揉,直到我们的手痛了为止,之后我们像包饺子一样,拿一块面粉,揉圆,再压偏,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瓜子肉,芝麻,白糖……再封口,一只就完成了,我们做了50只之后,把剩下的面团分成很多小圆,再压偏就好了,我蒸了一吃,真好吃。
我终于会做艾饺和艾糕了。
清明节是我们这里的传统节日,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起艾饺来。今天,我也学会了包艾饺。
家里的人都忙开了,奶奶拔艾草,洗艾草,爸爸烧火,妈妈揉面粉……奶奶忙着找最嫩的艾草,妈妈揉着面粉,脸上还有一些白的浪花呢。
奶奶把艾草洗净,烧一遍后,由爸爸剁碎,剁成粉末,接着由妈妈把面粉和剁成粉末状的艾草揉成一团后,变成了一个青绿色的“面团球”再把面团搓成一条又长又稍粗的条子,再一段一段地扭下来,每段之间的距离大多相同。然后把这些东西搓成圆球一压就变成了一张张又圆又薄的圆饼,奶奶调好配料——芝麻和猪油,把这些配料裹进圆饼去,然后把周围都捏紧防止里面的配料漏出来。
妈妈把一只只小巧玲珑的艾饺放进蒸笼里蒸,我仿佛看到了一只只香味四溢的艾饺出炉了。过了半小时,艾饺才出笼了。奶奶把先拿起来的艾贡给祖先们吃,祖先们先吃,晚辈后吃,这是孝敬祖先的起码要求。
一只只艾饺胀得满满的,像是要生小孩似的`,特吸引人。我咬了一口,味道果然是与众不同,里香外嫩,散发着艾草的淡淡的清香,叫人直流口水。
那一次,我不但学会了做艾饺,还吃到了香喷喷的艾饺,我们全家人吃的津津有味。
今年的清明节,我和奶奶一起做艾糕。
奶奶先用脚把一大把的艾草踩得出汁,然后加点热水用面粉和艾草揉在一起,大概揉了有半个钟头,奶奶忙得满头大汗。
我打算来当奶奶的小助手,奶奶扯下一大块面团,搓成近似圆柱的一长条,又从长条里扯下了一小团面团,递给我让我搓圆,奶奶从厨房里拿出一个木头做的工具——原来是用来给艾糕成形用的,奶奶给我示范了一遍:先把揉成团的面团放进模具里压平,然后将模具反扣,头碰住桌子尾巴翘起,用力一拍,一个漂亮的艾糕就成形了。
忙了大半天,总算是“拍”完了艾糕,奶奶拿来三层的大锅,在底层加上水,第二层先铺上一块布头,然后将艾糕一块块有序的排好,第三层也是如此,盖好盖子就开始煮了。
煮了15分钟的`样子,香喷喷的艾糕就出锅了,我忍不住拿了一块来吃,或许是自己动手做的,吃起来分外的香!
吃完晚饭,外婆让我去买包米粉。她先炒了些芝麻,还放了白糖,芝麻可真香。
外婆说:“想吃吧?等会做好让你吃个够!”
我却说:“不,外婆,我要自己做!”
外婆就叫我去洗干净手,说这是吃的东西,一定要洗得很干净才行。洗好了,开始做了。外婆很快做了好几个。我急坏了:“外婆,你做得慢些,我也要做的。”外婆笑着说:“还有很多呢,不用急的。”
我先做了一个饺子,里面放芝麻糖的。我看外婆做了顶艾帽子,很好看。于是我也学着做了顶很小很小的.帽子。外婆让我放一边,等会蒸熟了自己吃。两个人一起做,很快做好了。外婆拿着去蒸了
我和弟弟在楼上只玩了一会,外婆就拿着蒸好的艾饺上来了。我拿了自己做的“小帽子”吃,觉得格外香甜!
星期天,我在外婆家和外婆一起做艾饺。
外婆先把一捧刚从山上挖来的、长着毛茸茸短毛的艾草放在地上。和我一起把混在里面的杂草、碎泥清除掉,洗净后倒入锅里,放上一些面碱,加水煮。
水开了,锅里热气腾腾,泛着深绿色的泡沫。这时,外婆把锅里的水舀到早就准备好的半脸盆米粉上,拌匀后,用双手用力搓。外婆不停地揉呀揉呀,脸盆底不时发出“吧嗒吧嗒”的'响声。一会儿,一大团翠绿色的米粉团揉好了。
开始做艾饺了,外婆熟练地从粉团上扯下一小团,用双手一搓,转眼间成了一个粉球,摊在左手掌上,用右手一揿,粉球变成了粉饼。接着,她用手指由里向外不停地捏粉饼。粉饼越来越大,越来越薄,像一只绿色的菜碟摊放在外婆掌上。只见外婆左手托粉饼,右手拿筷子,把笋丝、肉丁、咸菜等陷料放进去,再把粉饼合拢,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把边沿粘上。原来的粉饼成了一个半月形,肚子鼓鼓的,活像只绿色的荷包蛋。这时,外婆微微一笑,把拇指一翻,绿荷包蛋边上便出现了一道道美丽的花纹,煞是好看。就这样,一只只精巧、美观的艾饺不断地在外婆那双巧手里诞生……
晚上,当一碗墨绿色的、散发着艾草清香的艾饺放在我面前时,我禁不住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