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韭园村是王平道的第一个村落,是外地人入京的必经之路,驼队、马帮往来频繁,入城进香的人群络绎不绝,这里生活的人们是听着驼铃声长大的。
傍晚,一位老者立于韭园村路口,望着京西道上忙碌着的驼队、马帮若有所思。
这些人是长期漂泊的异乡游子,为了生活来回奔波,生活艰苦。每天夕阳西下,正是他们急着赶路之时,他们要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城,不然就成等到第二天才能进城,错过了货物交流的时候,货主会发脾气。
太阳慢慢落下山去,老者也要回家休息了,走到家门前,看着门前桥下流水潺潺,对那些异乡人更加同情了。回屋后不禁下笔写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几根枯藤缠绕着几棵凋零了黄叶的秃树,在秋风萧萧中瑟瑟地颤抖,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眼前呈现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还有依稀袅起炊烟的农家小院。这种有人家安居其间的田园小景是那样幽静而甜蜜,安逸而闲致。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却骑着一匹延滞归期的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踽踽而行。此时,夕阳正西沉,撒下凄冷的斜晖,本是鸟禽回巢、羊牛回圈、人儿归家的团圆时刻,而游子却仍是“断肠人在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