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日历,端午节就要来了。想起那香香的粽子,我就禁不住口水直流。我非常喜欢吃粽子。小时候,我一到端午节的时候就特别高兴,为什么?因为又有粽子吃了!下面我就给诸位介绍一下我与粽子的`深厚感情。
初识粽子,是在四岁时。那是还不知道什么是粽子。看着这个外面包着“蔬菜”的东西,觉得很好奇,于是问也没问,就一口咬下去,粽叶也没剥只觉得吃起来很不方便,特别硬。时候知道了粽子的吃法,觉得当时很好笑。
渐渐地,我长大成人了,端午节时总会帮大人一起包粽子。深绿色的粽叶与白色的米混合,简直是再好不过的搭配了。粽子包好了,开始蒸了,厨房里会升腾起一股烟。这烟雾当中,有一股浓浓的香味。那味道好极了,使人不住地流口水,希望能早点吃到这美味佳肴。
这便是我对粽子的深厚感情了。每当夜晚,我看到街头的路灯时,就想起昔日包粽子时的情景,心里就觉得暖洋洋的。
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我们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举办各种活动赛龙舟,挂艾草菖蒲,戴五彩线,喝雄黄酒,吃粽子,其中我最的就是吃粽子了。
一大早,就着手准备包粽子了,我在旁边给她打下手。首先,妈妈把糯米和花生用水浸泡着。趁着这个我和妈妈把粽叶洗干净,把火腿和蜜饯切成丁。一小时后,把糯米和花生里面的`水倒掉,然后把火腿和蜜饯一起倒进去,搅拌均匀。一切准备就绪。
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妈妈两只手上下翻转,把一片粽叶折成漏斗状,把刚才拌好的食材放进去,再把斗状尾部的粽叶往回折,盖住米,用细绳缠绕并绑好。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大约两个小时后,所有的粽子都包完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妈妈把包好的粽子直接放进锅里煮。我守着灶台,闻着飘散出来的阵阵粽香,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约一小时左右,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剥开粽叶,露出白里透红的粽子,白白的糯米包裹着红红的花生豆火腿丁,咬一口,又香又糯!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看麦子黄了,端午节又到了,小们,赶快和妈妈一起包粽子吧!
端午节吃粽子,应该是为了纪念爱国使人屈原。具体原因,不太清楚。入乡随俗吧,既然大家都吃,咱也吃吧!
小时候,别说是吃粽子,连粽子也没有见过,但不吃粽子不代表我们那里不过端午节。那时,不管是什么节,只要是节就高兴,因为逢过节理论上应该是能改善一下生活的!
说一下我们那里的端午节的过法:首先是艾叶,这个决不能少的,因为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插在大门前的墙上,据说是为了避邪。二是用来包住鸡蛋鸭蛋放在锅里煮。煮熟后鸡蛋皮上会留下艾叶青颜色,为什么这样做,到现在也不知道。其次是就是煮大蒜,煮鸭蛋、鸡蛋。这在当时也算是比较丰盛的早餐!这些都是早上做的,中午好象就没有什么要做的了!
可能是生活的忙碌让我们忘记了这些节日的'意义与缘由,只是恍然间才知道又到端午节了,接着就是那就买些粽子吃吧,就这样简单!毕竟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有些传统的东西留着未必不好!
短午节的早餐,我们吃粽子。
粽子的种类五花八门,有鲜肉粽,豆沙粽,红枣粽,还有蛋黄粽等。粽子的形状很特别,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有三角的,四角的,还有方锥的……我们吃的粽子是姑妈自己亲手包的,长而细的,有四个角的`鲜肉粽。我妈妈用微波炉热粽子,顿时,一阵香香的鲜肉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了。不一会儿,妈妈从微波炉里拿出粽子,剥开墨绿色的箬叶,箬叶散发着清香。我连忙咬了一口黄白的米团,就看见那香香的鲜肉。接着,我就狼吞虎咽地吃完了一个粽子,还没品出味道来呢!妈妈叫我吃慢点,后来,我就细嚼慢咽地吃起了第二个粽子,味道美极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我们怀念他,崇敬他。
满街的粽子飘香,那是端午的味道,就知道又一年的端午节快到了。祝福的短信、祝福的贺卡,载着朋友的浓浓深情像雪片一样飞来。端午节——一个远古的记忆,现代文明传承着古老的文化,延续着传统的习俗,今天的.端午节别有一番风景。
“万水千山粽是情,糖馅肉馅啥都行;轻丝捆着祝福意,粽叶包着朋友情。糯米缠绵红枣香,雄黄醉人龙舟行”
“艾叶无香味,雄黄有醉意,逢节祝福,借酒传情”。“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菖蒲挂在大门上,处处端阳处处祥”。读着一篇篇传情的短信,看着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摘折着那一片片翠绿的粽叶,包裹着一颗颗香甜的粽子,闻着满屋飘来的一缕缕粽香,真是喜不自禁快乐无比!
去年的随笔《端午节感怀》还记忆犹新,今年的端午又飘然而至。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的我想起我的母亲,每年在端午节这一天,母亲早早的去市场买回菖蒲艾叶挂在大门上,在童年的时候给我们每个人做一个香包,一个咸鸭蛋,吃苋菜喝雄黄酒,听着父亲讲着那端午节的来历,门上挂菖蒲艾叶的典故,为何要喝雄黄酒吃苋菜、那时候虽然清贫,却还是其乐融融。
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到,粽子飘香让人笑。昨天今天和明天,端午的粽子永远飘香。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五月的空气中夹着粽叶的清香,家家户户忙着采艾叶、包粽子。老人们会给小娃娃手腕系上五色绳,肚皮上戴上五毒兜去灾辟邪。
姥姥住在乡下,每到端午节,姥姥就会包一大锅粽子,每当看姥姥包粽子我就急着伸手帮忙,可是看花容易绣花难呀,细长的粽叶总是不肯听我的话,看着姥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一个个漂亮、棱角分明的粽子展现在我的面前,真是令人羡慕呀!
最煎熬的'要数等待吃粽子,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满满的一大锅,姥姥开始烧火,我一个劲儿的问姥姥什么时候才能吃呀。姥姥一般是在端午节前一天的下午包粽子,粽子得在锅里焖一晚上,到端午节的早晨香喷喷的粽子就新鲜出炉了,我美得手舞足蹈,剥去粽子的外衣,撒上白糖,夹一块放进嘴里,哇,绵软香甜,真是人间第一美味,差点儿把筷子咬下来。粽子锅里煮的鸡蛋味道更是特别,鸡蛋在锅里浸泡了一晚上,粽叶的清香已经完全彻底的进入鸡蛋的体内,咬上一口,香,真香!
据说过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过端午节真好,我喜欢!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终于到来了,这是我最快乐最快活的时节,也是奶奶最忙碌的时节。每逢佳节,年迈的奶奶就开始忙活着包香喷喷的粽子。奶奶先把一捆一捆的粽叶浸泡在大盆里,并一片一片的清洗,新鲜的碧绿的叶子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清香味。
开始包粽子啦,只见奶奶从大盆里捞出新鲜的粽叶,铺在桌子上,舀上一勺浸泡的发胀的亮晶晶的粽米,还未等我看清楚,奶奶就用麻绳在粽叶上绕了几下,打了一个结,一个漂亮精致的粽子就做好了。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粽叶,舀上一勺粽米,再用麻绳一圈一圈的捆好。可我包的粽子真不听话,就像一个淘气的.小孩子一样,一粒一粒的粽米都掉了出来,包粽子可真是难呀!我只好做奶奶的小助手。
终于等到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了,我站在锅台边,迫不及待地捞出一个粽子,把粽子剥开,亮晶晶的粽米呈现在我眼前,粽米里还夹着几颗大枣,咬上一口,啊,真是又软又粘又香又甜,真好吃啊!
我爱吃粽子,我爱端午节,我更爱我勤劳的奶奶。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馕。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这是一首端午节的儿歌。
每当提到端午节,它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粽子的那股清香,和吃在嘴里的那种粘糯感觉。不能再说了,我的口水都要留下来了!每年的端午前几天,奶奶就要开始忙着准备的.工作了,把新采购回来的糯米和配料洗净泡上,再煮上一锅开水把棕叶一把一把的煮一会,这样棕叶就会变软而且干净了。然后的工作因为奶奶都是在晚上包的,感觉特别神奇。今年我缠着奶奶要跟她学习包粽子,她才给我露了一手。
首先是挑出两三根大小相似的棕叶,记着要同一个面叠加起来,因为奶奶说棕叶还分正反面。接着用手把棕叶卷成蛋筒形,手要抓紧不能松开“蛋筒”,然后用小勺子把米往里倒满,要相当的满,堆成尖尖的小山后,冒出叶子再绕着盖在上面,棕叶要裹得看不见里面的米,最后用线捆系一下,就ok了!
其实啊,别看我说得如此轻松,真做的时候还是困难重重,不是棕叶散了,就是米出来了,重复返了n次工后,我才终于完成了第一个“四不象”牌粽子,但是还赢得了一片夸奖声。
我觉得今年的粽子特别香,因为有我的汗水加在里面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