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31日,我和同学们参加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考察活动。我们一大早就匆匆来到学校,兴奋期待着一天的行程。
来到科技馆,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去参观。别急,别急,先照张“全家福”。
进入了科技馆,里面可真大啊!宽敞又明亮。其中我最喜欢是“智慧之光”馆。你瞧!这个“自来”水龙头。“悬浮”在空中,后面也没有水管,可水却“哗哗”地从龙头里流出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难道水从天上来?令我和组员们百思不解。最后,我们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水流中央定有一根金属管,藏在水流中支撑着水龙头,作出“悬浮”的假像。同时,金属管又不停地从池中抽水输送到水龙头中,水流又掩盖了金属管,流入了水池,形成了水循环,这就是“水从天上来”奥秘。发现了这个奥秘以后,我们兴奋不已,想不到在这个神秘奇观的背后竟然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我们开始却没想到呢?
继“智慧之光”馆之后,我们又参观了“生物万象”、“视听乐园”、“机器人世界”、“地壳探秘”等展馆。此外,我们第一次观看了球幕电影《尼罗河之谜》,让我们领略到了非洲大陆的魅力,和意想不到的球幕电影的神奇效果。
经历了这次春季考察,我突然发现,科学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它可能是一盏台灯,一个水龙头,一台电脑……总之,只要你细细观察,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晚上妈妈给我煮鸡蛋吃,我看到妈妈把鸡蛋从锅里拿出来放在凉水里浸泡一会儿才开始剥皮,我问妈妈:“为什么要把鸡蛋放在凉水里泡了一会才拿出来吃啊,是要把它凉一凉吗?”妈妈说:“不是,是因为把热鸡蛋放在凉水里泡一会,就很好剥皮了。你可以上网查查为什么热鸡蛋在凉水里泡了再剥皮就好剥了。”
于是我就上网搜找答案,我搜找的答案是这样的: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蛋内部还有气室(气泡)。越是新鲜的蛋,气室越小,放的时间久了,这个壳和蛋白之间,有一层很薄的`蛋壳膜,这是蛋白质的明胶。在鸡蛋气室就渐渐变大。看上去蛋壳像是密封的玻璃球似的,但是实际上它是可以透少量的气的。在煮鸡蛋时,气室内的空气就膨胀,有一部分气要跑到蛋壳外面来。蛋煮好后立即浸入凉水里时,因气室内减压,水会进到蛋壳内。换句话说,空气跑出去之后,进来了水。因为水进到了蛋壳和蛋白之间,所以蛋壳就好剥。煮好后立即浸入凉水里的鸡蛋和煮好后稍过些时候才浸入凉水里的相比,蛋壳内进去的水多少不同,进去的水越少,蛋壳就越不好剥。其中的原因也可以从气室内的气压原理得到答案。啊,原来是这个道理啊!
我们身边的科学可真不少!
一天晚上,我在帮妈妈做晚饭,妈妈叫我把新买的.酱油瓶拧开,可我怎样拧也拧不开。
我就问妈妈:"妈妈,酱油瓶怎样拧不开?你能帮我拧开吗?"
妈妈说:"你自我去动脑筋,我不帮你拧。"
我很生气地说:"妈妈,你为什么不帮我拧开?"妈妈说:"再动脑筋,就是不告诉你。"我就只能动脑筋想了。我想了想应当是属于科学一类。于是,我就不高兴地开始翻起我以往学过的科学书。
突然,翻到了热胀冷缩这一课,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比考了100分还要高兴。我自言自语地说:"我就试试这个热胀冷缩吧!平时,看你热胀冷缩没有什么用,今日就要试试你热胀冷缩有什么本领。"
说着,就到厨房里去试。先打点热水,将酱油瓶在热水里泡五分钟,然后又用凉水冲了一下,很容易就拧开了。我想:
难道人类的生活当中隐藏着这么多科学知识吗?这些科学知识是不是就等我们来挖掘呢?
经过这次事儿,我从心里感激科学,它帮我提高,也帮我成长。
我爱你,科学。
上个星期五,迎着午后暖暖的阳光,踏着轻快的脚步,我们金都天长小学四年级的全体师生来到了位于钱江新城的杭州图书馆。这里有许多高科技产品,有自主完成借书、还书程序的图书借阅器,有一边听音乐地边看书的音乐视听室。看来,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技术真的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的.生活因科学的发展变得多姿多彩。
当大家看着可爱的动画片,玩着迷人的电脑游戏,坐上快速的列车,接听越洋电话的时候……你可曾意识到科学的力量,科学技术不仅改变了这个世界,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正处在青少年时代的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参加科技比赛、阅读科技书籍,使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
同学们,我们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学习科学,让我们从小做起。我们要努力学好各门文化课,因为这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同时,对各种适合我校小学生的科普书籍、报刊,最好在课余时多阅读一些,还应该积极动手做各种科学小实验、小制作。长此以往,我们一定能够热爱科学,拥有丰富的科学知识。
“科学就是力量”培根这句脍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励了多少渴求知识的人。如今,让我们也用它来勉励自己,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新一代,担起新世纪的重任,为我们祖国的明天,谱写更加辉煌的诗篇!
这次春游,我校去了科技馆。虽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参观了,但是我仍然抱着一个探究新知识的心态去再游了一次……
这天,我们小组和团队分开后便自由参观了。我们先去了模拟的热带雨林,里面的动物虽然都是机械化的,但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栩栩如生的。又去一同看了部关于尼罗河的电影,让我懂得了尼罗河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还去了一个关于保护地球的地方,里面有许多有关关爱地球保护地球的内容介绍……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机器人世界。因为里面的机器人各有所长。我走到一个下五子棋的机器人前,和它展开了战斗。因为上次来科技馆的时候我竟然输给了那个破机器。开始键按下后,我便进入了作战状态。我专心致志的一颗颗子儿下着,想方设法赢过机器人。“好啦,我们该去别的'地方了。”一个小组同学喊着。我几乎没听见这声音,直到有人拉我,我才依依不舍的去下一个地方。心想:下次一定再战!走不久一段美妙的音乐席卷耳畔,走近一看,一个机器人正在弹着钢琴。如果不正眼一看,还真不知道会是机器人在弹……
在这次的科技馆之旅中,令我受益无穷:不仅让我知道了许多的科学知识,还让我们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最后,我明白了科学是无处不在的,科学永远在我们身边。
只要你留心,科学便无处不在。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如果你说:"不。"那就大错特错了,只要你留心,就能发现科学的奥妙。举个例子吧,"鸡蛋浮起来了!"信不信由你,听我慢慢道来。
"鸡蛋浮起来!鸡蛋浮起来了!"的欢呼声仍回荡在教室里,怎样回事呢?原先,今日徐丽娟教师带大家做了一个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今日一上课,徐教师便拿了一个烧杯,里面放了一把勺子,拎一个塑料袋,里面放了一鸡蛋与一包盐。大家都十分迷惑不解,徐教师要干什么呢?大家的小声议论并没有让徐教师停下手中的事,徐教师笑眯眯的走到讲台前对大家说:"今日我们要来做一个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
实验开始了,徐教师叫同学打了半烧杯水,把鸡蛋第一次放进水里,鸡蛋一下子扎了个猛子钻入水中。徐教师把鸡蛋捞了上来开始加盐。
看来,徐教师是想有一个比较呀。第二次试验开始了,只见徐教师把鸡蛋放进水里,鸡蛋像一只调皮的小金鱼一样,在水里扎里个猛子又浮了上来,多么神奇呀!
原先这和水的密度有关,密度大浮力就大,密度小浮力就小,加盐就是增加水的密度,密度大了鸡蛋也就浮上来了。
我望着这只鸡蛋,它好像变成了一只大鹏,带着我飞上了科学的蓝天。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平凡的事物里,同样也隐藏着闪光的东西,我们身边的事物,只要你耐心观察、细致思考、不断求索,科学就在你的身边,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与发现。
“南阳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谜底大家都应该猜出来了——蜘蛛。蜘蛛的本领很多,吐丝、结网、捕捉昆虫等等。它们不用四处觅食,而是待在自己织的网中静静地等待飞虫上钩。可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蜘蛛吐的`丝很黏很黏,能粘住比蜘蛛本身还大的昆虫,可是为什么蜘蛛在它织的网中还能运动自如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经过多方面观察和网上查阅的资料。我知道原来蜘蛛的肚子里有很多的丝浆,尾端有很小的孔眼,结网的时候,它就把这些丝浆喷出来。丝浆遇到空气。就凝成了细细的丝线,它就用这丝线结成网,这些丝带有黏性。不论什么飞虫,只要碰到网谁都逃不掉。而蜘蛛的身上和腿上,经常分泌出一层油质,粘丝是不粘油的,可是一般的虫子没有这层油质,所以蜘蛛网可以粘住飞虫,却粘不住蜘蛛。
科学就在你的身边,等待着我们在玩耍中探究科学的奥秘,挖掘生活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让我们做一个善于发现,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小科学家”!。
一天,天气非常炎热,我刚准备回家,就发现有一只小狗被阳光刺的睁不开眼,于是在闭着眼睛走路,可是前面明明是一条小路,它却撞在了树上。我很好奇,就快步走回家。
走到家门口,我停住了。我想:狗没有人聪明,我应该不会撞到门上吧!于是我闭着眼睛走,结果一头撞在了门上。这一下可撞得不轻,撞得我有点发晕,于是我打开门,快步走回了家。
回到家里,我立刻打开了电脑,在“搜搜”上搜索:人闭着眼睛……还没打完,就出来了一行字“人闭着眼睛走路为什么会向左侧偏移”我点了进去看见了标准回答:这是人体的左倾现象。由于人的身体一般都是右边发力,比如右手写字,走路右腿先迈出去……所以在生理上人的右边肌肉分布比左边发达一些。由于人可以看见前方的路,所以眼睛和大脑可以及时做出调整。如果没有了眼部神经的控制,人的大脑的.控制就会失去作用,人就会不知不觉的听凭两脚卖不,于是就发生了左倾现象。
于是,我把一个小汽车右边的轮子粘上胶布,把它往前推,它就会往左边偏移。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了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有很多收获。我们一定要时时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以便于获得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