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夜,张籍独自走在大街上,凉风习习,一片片树叶落下,张籍看着,泪落衣襟。他披着母亲临行时为他缝的棉衣,望着空中皎洁的明月,禁不住勾起一阵思乡之情。
他想给亲人捎封信,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他想:自己离家已然数载,不知父母身体可好,妻子挑着家里的重担,上要孝敬公婆,下要照顾儿女,又要进行劳作,可太辛苦了。儿子淘气,在学堂可听先生教诲……他研好墨,提起笔写了几张后,觉得难以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又写了好几张,感觉不够,又写......几个时辰过去了,张籍总算写了一封十几页的.家书。他仔细看了两三遍,才小心翼翼地把信封好。
第二天,他找到了一个去他家乡的人,把信郑重地交给那个人,并嘱咐道:“一定要把信交给我的父母,并替我问好,我家门前有一口古井,切记,切记……”说罢,又与那人作揖。那人说:“我记下了,告辞。”说罢,把信塞在怀里,正欲策马扬鞭,又被张籍叫住:“且慢。”“何事?”“我再看看书信是否有何不妥,删改一番。”说罢,拆开信,又仔细看了一番,又封回去,交与那人,千叮咛万嘱咐。那人早不耐烦,接了书信,策马扬鞭走远了。
张籍泪眼相送。真是“洛阳城里见秋风,预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月,似玉盘嵌在被幕布笼罩的天空中,被星光衬托得异常明亮。在秋风瑟瑟的夜中,我不禁抬头仰望。凉风习习,枫叶不停摇摆,落叶在风中飞舞。我哈了一口气,看见几丝白烟——天凉了,家人有没有多穿外衣,多盖棉被呢?
缕缕思念回荡在我的心中,在漆黑的夜晚,仿佛看见了家人那一张张慈祥而又溢满期望的面孔,看见那在家门口的等待的'眼神。
给家人写封信吧,问问他们是否平安。可能是天冷的缘故,心中的思念不禁上升。
准备好纸墨笔砚,心中有无数思念,却又不知从何说起。看见窗外秋叶摇曳,仿佛也在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皎皎明月照映着回家的道路,又见枫叶飘舞风中,一时之间,所有思念化为笔墨溢上纸间。
我仔仔细细地写着,将心怀已久的思念归化为茫茫字迹中细细流出。一丝甜蜜,一丝苦涩,一丝念想,一丝担忧……一起涌上心头,难以言辩的感觉。
时光流逝,在我诉说思念之情之时悄悄流走,我不顾天色迫不及待地奔向驿站,将信和我的思念一起寄走。
在驿使将要上路的时候,我脑海中蹦出一段又一段的话语,一副又一幅的画面钻入我的脑中。
我立即将信拿回,拆开信封,听风吹过信纸发出的“沙沙”声,将思念带向远方。我害怕自己没有将思念写全,没有将担忧转化为问语寒暄,没有把心中所念以笔墨迹上。
我又磨墨,再次向苍白无色的纸倾诉我的思念……
秋风瑟瑟,明月皎皎,夜暗无色,黄叶飞舞……凉风拂面,我真想将思念化为秋风,让秋风带走,挥洒家乡……
深秋的一天,我吃完饭后,踱步来到院落欣赏天空中悬挂的那一轮秋月,突然天空中掠过一群大雁,让我想起了魂牵梦绕的故乡,那里没有习习的凉风,没有喧嚣的噪音,那里有我年迈的老母亲,有我的牵挂。
多年前,与老母亲依依借别的那一幕又浮现在我眼前,而今老母亲早已两鬓斑白,真恨自己那时年轻气盛,临走前,竟头也不回地走了,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时候才能回归家乡,我的脑海中闪过一线灵光,我虽不能回到家乡,但我能写信询问母亲是否都好,跟母亲报平安,托老乡捎回去。
当我坐定,提起毛笔之际,却有千愁万绪,不知从何写起,直到半夜三更,才写完。我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把自己想说的都写完了才上床睡觉。到了床上,望着撒在床前的那一道皎浩的月光,翻来覆去睡不着,满脑子想的全是老母亲和家人。
到了第二天,当天空露出鱼肚白时,我在约定地点等候,过了几分钟,我听见了一阵阵马蹄声,信使是一位年轻的'少年,我又想到了自己童年在家乡与伙伴嬉戏打闹的场面……那个少年打断了我,我把信给了他,他接过信,刚要走时,我忙说道“等等!”他回答:“老先生,有什么事?”“我想……想再检查一遍,可以吗?”我支支吾吾说道。年轻人犹豫了一下,把信还给了我,我拆开信,又把信读了几遍,才让捎信人离开。
望着捎信人远去的背影,我心里又喜又忧,喜是家中老母亲很快就可以看到我的家书,忧的是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
人生不如意有八九,为了派遣心中的孤寂苦闷,我骑上了那匹与我朝夕相伴的、瘦骨嶙峋的老马,踏上了寄情山水的旅程。
一路游山玩水,也见过不少的灵山秀水,但是我惆怅寂寥的心情并未有多少改变,我眼中见到的是破败、凄惨,黄昏的时候,我与老马来到了一个垂垂老已的大树下。遥想当年,它是何等的生机勃勃,但是,今天我看不到它身上具有的生命的影子,一条粗粗的藤挂在它身上,已经枯萎了,当初,藤靠着树成长得是多么迅速啊,攀援地多么高,树也因为有了藤的缠绕而美丽异常,可是今天当树老去的时候,这藤也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枯了。在这死气沉沉的环境中,唯有黄昏归宿的'乌鸦的叫声显出一点生机,但是单调难听。
告别老树、枯藤、昏鸦,我骑马继续前行,便来到了一座小桥旁,河中的水哗哗地向前流去,声音是那样的动听,仿佛在唱一首美妙的歌,看到小桥,听到流水,我心有种淡淡的释然,更何况小桥不远处有户人家呢,在这蒙蒙的黄昏中,正从那户人家冒出袅袅的炊烟,我想这户人家今晚一定是幸福温暖的,他们一家人在一起享受这宁静的夜晚,那是多么温馨啊,但是,温暖、幸福、温馨是他们的,那么,我的又在哪呢?
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寒冷一次次向我袭来,我只能牵着我那匹老马走在古道上,不知要走向何方,西边,一轮如血的红日正在慢慢西坠,半边天空被它浸染的如火般绚丽。看着这美丽的景象,我只能发出感叹:断肠人在天涯,流浪、流浪,流浪到远方。
一习肃杀的秋风袭来,洛阳城里一片死寂。诗人张籍坐在院子里,闭目养神,忽感一阵凉风缭乱微微发白的双鬓,他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村民淳朴的笑容,想起了自己的亲人们。他有好多问题想问:二老近来过得可好?最近村里发生了什么事?……这些问题难以言尽。突然,张籍灵光一闪,我可以写信给亲人问问。计划已想好,剩下的'只有内容。张籍取来笔墨纸砚,开始思考内容:爹娘,你们还好吗?儿在外闯荡多年,也未曾回家探望,是儿子不孝。
还记得我当年赴京赶考,进士及第吗?临行前,娘早早地起来准备盘缠,还煮了两个茶叶蛋给我当干粮,爹嘱咐我一定要好好考,别让自己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娘紧紧攥住我的手,微微皱起眉头,满头银发被风撩起,目中流露出一丝担忧,直到马车到了,才依依不舍地放开。爹捊捊胡子站在路边,一直望着我的马车消失在远处,才去地里干活。
写到这里,张籍再也压制不住自己积蓄已久的浓厚乡愁,情不自禁的落泪,泪滴在信纸上,晕开了一幅“墨”画,描绘着一个远在他乡游子的赤子之心。
张籍哭哭写写,再加上他那无法言尽的情怀,他用了整整一天才写完信。写完后已是酉时,张籍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心里总感觉不踏实,又起床拿起封好的信拆开,仔细阅读生怕落了什么话,他彻夜难眠。
第二天早上,张籍早早来到街上等候邮差。远处传来“得儿,得儿…”的马蹄声,邮差来了。张籍把信交给邮差,邮差正要走时,只听见“能让我再看看信吗?我怕遗漏了什么话,意思不清楚,看不懂。”信又被拆开查看,看了几遍后才被交给邮差。
张籍望着邮差的远去,许久之后才回家。回家之后,张籍写下了名传千古的《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