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杜甫草堂作文(收集8篇)

栏目名称:初三作文 发布时间:2025-10-29
 

杜甫草堂作文篇1

今天我们去了杜甫草堂参观,看了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茅屋景区、唐代遗址以及水系等主要景点。

进来正门,就到了大廨,里面有古代的桌、椅、灯,还有厨房,就像一个无人使用的家。

走出大廨,走入诗史堂,就见到了杜甫的铜像,旁边还有两句诗。

离开诗史堂,去到柴门,看见有一个杜甫的头像,我看见很多人都去摸一摸他的胡子,大概是摸了之后会有作诗的灵感吧,于是我也去摸了摸。

过了柴门,去了工部祠,那里有很多拜拜就可以平安的人物。

过了工部祠,来到茅屋景区,听爸爸说这就是古人居住的房子,下雨时会漏水……

看完茅屋景区,就到了唐代遗址,里面收藏着许许多多古文物,数之不尽,非常珍贵。

参观这么多的文物古迹,我们又去了水系景点参观,那里小桥流水,绿草如茵。

杜甫草堂的古代景物很多,特点也多,真让人流联往返、叹为观止啊!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去概括这里的美景,于是,我作了一首诗:

《草堂游》

小桥流水轻轻流,

绿草如茵花满地。

杨柳随风阵阵飘,

草堂历史悠悠长。

今天我们去了杜甫草堂参观,看了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茅屋景区、唐代遗址以及水系等主要景点。

进来正门,就到了大廨,里面有古代的桌、椅、灯,还有厨房,就像一个无人使用的.家。

走出大廨,走入诗史堂,就见到了杜甫的铜像,旁边还有两句诗。

离开诗史堂,去到柴门,看见有一个杜甫的头像,我看见很多人都去摸一摸他的胡子,大概是摸了之后会有作诗的灵感吧,于是我也去摸了摸。

过了柴门,去了工部祠,那里有很多拜拜就可以平安的人物。

过了工部祠,来到茅屋景区,听爸爸说这就是古人居住的房子,下雨时会漏水……

看完茅屋景区,就到了唐代遗址,里面收藏着许许多多古文物,数之不尽,非常珍贵。

参观这么多的文物古迹,我们又去了水系景点参观,那里小桥流水,绿草如茵。

杜甫草堂的古代景物很多,特点也多,真让人流联往返、叹为观止啊!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去概括这里的美景,于是,我作了一首诗:

《草堂游》

小桥流水轻轻流,

绿草如茵花满地。

杨柳随风阵阵飘,

草堂历史悠悠长。

杜甫草堂作文篇2

今天,是我来到四川的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坐着小车车来到了远近闻名的“杜甫草堂”。

大家知道杜甫是谁吗?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我十分崇拜他。我之所以崇拜他,并不是因为他写了很多诗,而是因为他忧国忧民,上思报效国家,下忧百姓疾苦,即使在屋漏衾寒之际,心心念念的仍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们这列“小火车”随着人群进入了草堂。依次穿过大廨、诗史堂、柴门和工部祠,便来到了杜甫住的房子——茅屋。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如今的草堂,不见杜甫身影,也不见迎客的繁花,只有一条长满青苔的石子小路,无声地凝视来往的'游人。游人如织,或满脸含笑,自拍留念打卡;或一脸凝重,眉头紧锁,轻轻抚摸这里的一草一木,碑石题字;最惹眼的是我们这些从广州远道而来的小学生,静静地立在茅屋前,专注地听老师追溯草堂过往,杜甫晚年人生历程。

据说,安史之乱余波平息后,杜甫一家来到成都后,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下,住进了茅屋。我不禁仔细端详茅屋。茅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破烂——屋顶上的几块茅草不知飞到了哪去,发黄的墙壁被划破了,露出了条条竹子。屋子里面,也是一片冷清。唯一的优势是,屋子里还是挺大的。

时光倒回到风雨飘摇时的唐朝,在八月的一个深秋,狂风怒号,刮走了屋顶上的几层茅草。茅草到处乱飞,有的掉进了池塘,有的挂上了柳梢。一群儿童将茅草抢走了,杜甫因为年迈了追不上,倚着竹杖独自叹息。过了一会儿,天上下起了雨,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妻儿又饿又冷,唯一可以御寒的是一床盖了多年的布衾,又冷又硬的被子,早就被孩子蹬破了……杜甫晚年的生活可真是凄苦啊!可是即使这样,他仍不忘忧心天下寒士,在这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怪不得人们叫他“诗圣”!

凉风拂面,打断了这场时空穿梭之旅。我心弦微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晨!漫步草堂翠幕荫,鸣蝉尽,群雁绮霞中。

依依不舍地走出草堂,我在心里默默跟杜甫说再见。但是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正在我心里生根、发芽,也将在无数个少年的心里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杜甫草堂作文篇3

在过年期间,我们在成都去参观的第一个地方就是杜甫草堂。杜甫,我们背诵过他的一些古诗,对他生平有一些简单的了解,但对他曾经生活过的草堂没有什么印象,所以我也感到很好奇。

我提前看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杜甫草堂”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在此居住了约五年多,写下240多首诗歌,真是让人惊叹!后来,草堂也是历经磨难、屡废屡兴,留存至今。

一进草堂的大门,几棵干枝梅呈现在眼前,清香味扑鼻而来,令人陶醉。郁郁葱葱树木布满庭院,可以想象杜甫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一定会激发他的灵感和想象,挂不得能创作出那么多好诗句呢!整个的院落面积很大,被分成了4、5个小部分。再往里走,有个古建筑的展厅,介绍了杜甫的一生。我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杜甫的事迹以及一些他的著名的诗歌,可爸爸说:“这还没到真正的草堂遗址呢”。他说:“这些房子,都是后来不同年代的人建造的。当时杜甫住的草屋可没这么雅致、漂亮,他当时居住的地方其实是很简陋的”。我们继续向前走去,不一会儿,我们看见了连在一起的、几间稻草屋顶的寒酸草房。那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杜甫草堂?是的,真真切切,就是这么简陋的草堂。草堂中只有简陋的一间客厅、一间书房、一间卧室、一个厨房及柴房、一个厕所。但是与其说是客厅、不如说是只能摆了几把椅子的空间;与其说是厕所,其实就是一个坑;与其说是卧室,其实就只能放一张小床。著名的诗人杜甫就曾经在这样一个简陋的草屋中创做出无数的旷世佳作,他曾经就是居住在这样的简陋茅屋,忍受着严寒,忍受茅屋在被咆哮的秋风损毁下遭受雨淋的痛苦。他用他的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诉说着“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凄惨情景,但是他更是忧国忧民,向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表达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情怀。

杜甫的理想也许我们今天实现了,我们有温暖的房屋,宽敞的教室,我们不在遭受寒冷和雨淋,但是我们却缺少了他的拼搏,他的情怀。诗人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却能写出那么多的好诗,虽然自己身临困境,但是仍然心系祖国,这不是我们更应该敬仰和学习的吗?

杜甫草堂作文篇4

国庆节到了!碰巧干爹去成都出差,妈妈就决定让我和干爹一起去成都,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因为又可以去旅游了!

坐高铁和飞机到成都后,游了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三个地方。其中,杜甫草堂让我的感受最深,决定写出来了。

我们进去杜甫草堂后,先看到一个很大的坑,里面有很多东西。导游阿姨详细的介绍了那坑的历史,说那原来是当年杜甫生活的村落的遗址。从挖掘的村落的遗址可以看到当年所谓盛唐时期人们生活状况,也可以想象出当年杜甫落难时生活的窘迫。当然也就不难想到杜甫为何能在这里写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的千古名篇了。在遗址的展馆里面,陈列了很多历史资料,还有许多文物,比如镜子、棋子、碗等等,这些都很破旧,都快看不出来了。

接下来,就是去看杜甫的茅屋。到了那里,我发现那草屋很新,不像破旧的样子。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山寨版的茅屋。导游阿姨说由于杜甫后来走了,草屋年久失修,已经倒塌了,这是按照杜甫后来书里写的造的。旁边还有课很高很高的树,我努力拍下照,但是它太高了,我怎么拍都拍不下来,我想这是否是因为杜甫的伟大,滋养了这些树木呢?

最后,就是去看杜甫的雕像了。这尊雕像是一个清癯的老人,坐在椅子上,眼睛闭着,好像在孕育着笔底波澜。这个塑像太有韵意了,世纪商都复当年在成都飘零之时,只有四十多岁,我想雕塑家之所以将他塑造得如此年老,主要是为了体现生活对杜甫的磨难。旁边还有很多诗人的'资料,比如李白、屈原、杜牧等等。这些伟大的诗人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参观结束了,我走出大门,心里还在回想刚才的情景。这次杜甫故居之旅,让我知道了许多知识和文化。我尤其欣赏杜甫的胸襟和文笔《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游杜甫草堂,追古思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已逝,浩气长存。缅怀先贤,我不由的感受我们现在生活的无忧无虑,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让我们的人生无愧于这美好的时代。

杜甫草堂,下次有机会,我一定还来!

杜甫草堂作文篇5

人人听说过杜甫,他的诗词天下闻名,可是很少有人知道杜甫当年流落到成都的故事,更不知道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讲哪里的故事。这次,我便来到了成都的杜甫草堂,一探杜甫生活的遗迹。

走进景区,放眼一看,这哪里是杜甫草堂?分明是一座美丽的公园。两旁的花儿开得姹紫嫣红,阳光被枝叶分散,星星点点地落在地面上,像是夜晚的星星悄悄地在白天跑出来了。

绿茵丛中,便是杜甫的遗迹。瞧,那块石碑,上面刻着杜甫草堂四个大字,是清朝皇室果郡王亲笔提写的。我怀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上前细细地察看了一番,旁边那个方方正正的小房子,别看它不起眼,里面却可以看到用世界各国文字印成的杜甫诗集,很多都已经是孤本。走上去,慢慢寻味一番,就会发现杜甫的诗,是全球人民的精神盛宴。

穿过一条条小径,走过一片片草地,就来到一个稍稍大点的平台,这里似乎没什么风景,可这里有杜甫千诗的石碑。来往的行人都会在这块石碑前照个相。千年之前,杜甫就是在这写下无数精彩诗歌的吗?

终于到了草堂,这里有泥土和茅草混和而成的墙壁,走在里面,冷风直嗖嗖地穿过窗户,让人感到丝丝的冷意。啊!这就是当年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地方吗?当年的`屋顶,真的被秋风所刮破吗?这精彩的诗句,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啊!小小的茅屋,你居然是那么多优秀诗歌的诞生地,我仰望着你,也仰望着我们心中的诗圣。

再往前走,忽然冒出来一座白白方方的房子。这是唐代老百姓的房屋遗址。里面仅有唯数不多的几个瓦罐,一个井,一个土灶,面积不足二十平方米,是老百姓生活的场所。这么小的地方,也许就有四五口人居住。杜甫当年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创作诗歌的吗?我不禁敬佩起杜甫来,他的毅力是那么顽强,居然在这种环境下写下那么多流传千古的诗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噢,在杜甫的故居,吟诵杜甫的诗歌,我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千百年前那个扑朔迷离的唐代,在窗内写下笔笔惆怅!

杜甫草堂作文篇6

杜甫草堂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它不像游乐园那样让人心潮澎湃;或许没有动物园那样吸引人;还或许没有书店那样引人入胜。可是它有一种特殊的美,吸引着我。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来到了杜甫草堂。

穿过浣花溪公园,来到一个大门前,一股“诗”的味道飘到了我的鼻子里,透过全身。那是种什么感觉。

走进杜甫草堂只觉得里面空气清新,甜润,看到旁边古树参天,树枝纵横交错。淡淡的芳香扑鼻而来。嗯,还有股诗的.味道。

杜甫草堂内溪流环绕,竹木葱茏,台池阁掩映在花木丛中,是一处颇有特色的祠宇园林。

我漫步在通幽小径,听见河水潺潺声,左边的樱花红中带粉,垂柳细细的枝条,绿得醉人。真是世外桃源啊!杜甫在这么美丽的地方居住,难怪写下如此绝佳的诗词。

我来到"茅屋",房间的中央摆着一张木榻。我在想,杜甫与朋友在榻上吟诗作对,饮酒欢歌。该是多么潇洒啊!我也能那样该多好呀,我不就有自己的草堂了吗?

再来到了"诗史堂",沿着走廊,我欣赏到了从古今中外,众多书法家,军事家,大文豪书写杜甫诗句的作品,有草书,隶书,行书。真是让人赞不绝口,佩服之至!

再看看"唐风遗韵馆",那里面介绍了杜甫的生平事迹。他幼时丧母,靠自己努力奋斗,才取得巨大成就。他一直忧国忧民,为民着想,山水诗中也表现出自己对百姓的同情和关爱之情。除了"华清池出浴图"杨贵妃,唐太宗、唐玄宗等人的画像,这里还介绍了唐代的许多人物和大事件。我觉得唐朝真是一个繁花似锦的盛世。后来,我还去了"万佛楼","工部祠"等地游览。

最后,我缓慢的向外面走去。我就要离开这个“世外桃源”了,离开这个诗的园林,诗的世界,难免有些伤感。可能下次我还会来到这个诗的园林,诗的世界。。。。。。

杜甫草堂作文篇7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最早读到这首诗,便知道了成都的杜甫,杜甫草堂,就像一通美丽的四条屏风景画,挂在我想象中遥远的浣花溪畔,趁着假期,我走出校园,终于有了去草堂敲那诗意门窗的机会。

进入正门,一派朴素低调的气息扑面而来。跨过一个拱门后,一尊雕塑吸引了我,是杜甫的青铜,诗人跪坐在那里,一卷诗书摊放在腿上,好像因为多次翻阅,末角竟翘起卷来。他的身体被阳光镀上了一道金边,更显得消瘦,形成了一条弯弯的.弧线。他微扬着下巴,让整个面容更显得清瘦而孤傲,脸上有致的侧影把他目光中的深邃和高远,一起凝在那飘渺的蓝天,化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心境。那一双瘦骨嶙峋的手,仿佛还有着余温,跳动着脉搏,甚至因内心澎湃而微微地颤抖着。回望身后,便是一汪清水,柳枝点水,石桥通联,里面映的是茅屋故居,一正一倒,令人一时间分不清何为现实,何为倒影。“吱呀”推开简陋的柴门,一下子将现实的情景带到了渺远的过去,茅屋为穿豆架民居建筑,以茅草覆顶,黄泥涂壁,一派田园农舍风味,阳光透过苍松的枝隙倾斜而下,形成几道金丝,在前面的一张石桌上,染上斑驳的树影。几个石墩子便为凳子了,坐下来,指尖轻抚过桌面,拂去尘土,可见桌上草草画着个棋盘,却因岁月的打磨,早已不太明显,若隐若现。可杜甫在这里写的《江春》却记忆犹新,也正是在这里,诗人曾在这里林下听鸟,江畔行吟,在花间品酒,在窗前对月,写下万古不朽的诗篇。

走在藤木笼罩的石廊里,两边悬挂的纸灯乘风而轻轻摇曳。我想,杜甫是不幸的,在那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很伟大而孤寂的灵魂,如秋风萧瑟中的树叶,被无情打落,却又高高扬起,飘向渺不可知的异方。

走出校园,感受草堂之美,是一片郁郁葱葱的风景,更是一座文采风流的殿堂,空中弥漫着潮湿的气味,像是花草和着书香的气味,让人恨不得做一万个深呼吸,把自己变成一首湿淋淋的诗,挥洒在草堂那光影斑驳的墙头。

杜甫草堂作文篇8

早晨,我们去了杜甫草堂,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这里是大诗人杜甫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杜甫为了避“安史之乱”就来到了这里。他用自己种的竹子搭建了四间草房,在杜甫的草房中还陈列着杜甫用过的书案和凳子,睡觉的床铺,以及厨房的锅灶等生活用品,非常的朴素和简陋。杜甫在这儿待了四年,四年间写了240多首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我进去还看到了《春夜喜雨》《绝句》等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坚持自己的文学创造,为人民留下来几百首的不朽之作不愧为世人所称颂,更不愧被尊为我国伟大的“诗圣”。

走进史诗堂,更是来到了诗的世界,整个大堂四周的墙壁上,都悬挂着“诗圣”和其他诗人的诗词,还有好多杜甫的塑像,每个都和真人似的。草堂里什么都有,有诸葛亮的羽毛扇子,绣着各种花纹的小包,还有古代的书卷,书卷上还刻着杜甫的样子……

往里走有一个浣花祠里面有着浣花夫人的雕像,把她放在这里是因为一次打仗,为了激励士兵拿出了自己的金银财宝,打败叛军后,成功的保卫了成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令人敬佩的夫人就修建了浣花祠流传至今。在杜甫草堂,我还目睹了慕名已久的红墙,那是我曾经在书中看到的最为著名的有着浓厚文学气息的'美丽红墙,那一刻我的心情真的是激动不已,兴奋而又开心啊!

在这里我看到的是古代诗人简朴简单的生活环境、与之相伴的却是令后人望尘莫及的精神世界和无数片学之不尽掘之不完的文学遗产;浣夫人身为一位女流之辈,却在国难当头能挺身而出,不惜散尽家产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令我们每个中华民族的人不但不崇敬和钦佩。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这么美好,更要学习古人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怕挫折、不畏艰难,从小要立志勤奋努力、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人类有用的人!

相关文章推荐
精选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