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快到了,学校也开展了万圣节活动。
中午,我们排成一排来到操场。拥挤的操场上,耳边传来一阵笑声和人声,很是热闹。一些学生头上戴着巫师帽,穿着拖地的长斗篷;有些人戴着恐怖面具,手持寒光镰刀;有些人戴着骷髅面具和黑色骷髅。看着这些诡异的服饰,我不禁感到毛骨悚然。
操场上有很多游戏,我迫不及待地奔向各个游戏区。在投球游戏区,一个高个子男孩站在呼啦圈里,手里拿着一个鸡蛋大小的球。他面前是一张摆满纸杯的桌子。他必须把小球扔进指定圆圈内的纸杯里才能成功。游戏开始了。男孩伸出右手,抬起左腿,慢慢前倾。他小心翼翼地踮着脚,轻轻地把球扔在手里。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然后不偏不倚地掉进纸杯里。男孩子们高兴地欢呼。我又去了擂台比赛区。一个女生站在一条线后面,手里拿着一个塑料戒指,对准她面前的南瓜灯使劲扔。戒指穿过空气,然后砰的.一声掉在地上。女孩拿起第二个套圈,仔细观察套圈和南瓜灯之间的距离。女孩瞄准目标后,再次把戒指扔了出去,在所有围观者的注视下,戒指落到了南瓜灯上。女孩露出一脸喜悦的微笑。还去看了扔便利贴和画脸的游戏,大家玩得很开心。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活动就结束了。这次活动丰富了我的校园生活,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受益匪浅。
万圣节流传到今天已经完全没有了宗教迷信色彩,它成了一个孩子们的节目,也是年轻人化装舞会的节目。
社会对节日的活动也一直做着正面的引导:要求大人教育孩子们不做恐吓性的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大人应该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去打扰。另外讨糖过程的始终必须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公共场合以及居家周围的节日布置都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等,都是节日的装点,已全然没有骇人之鬼魅色彩。有的女学生还端端在这时候会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的耳环来佩带。如果有哪家的布置做得过分恐怖了,会遭到有关方面的制止,媒体也会令其暴光,让公众指责。
万圣节的服装,也是万人万相,不是单调的大鬼小鬼了。有许多渠道教授人们如何制作万圣节服装。比如说制作最简单的鬼服就用一张白床单顶在头上,别忘了扣两个洞留出眼睛就是;若是要扮演魔术师,就穿上黑衣黑裤,再戴上黑礼帽,并在礼帽与头顶之间藏一只绒毛小兔备用;还教大人如何把孩子打扮成小天使,白衣白裤,再从背后怎么绑一个手电筒在头上;也有教如何把孩子打扮成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的。当然服装、道具业的商人们,就更有文章可做了。
学校在万圣节是不放假的。有时学校出面组织晚会,有时不甘寂寞的学生们也会自己主办小型晚会;而朋友、家人间互寄贺卡祝万圣节快乐则成为每年十月间流行的习俗。
总之,万圣节已成为西方人一个很普通的季节性节日。有很多人将此看作秋的结束以及冬的到来。万圣节一过,人们就开始期盼圣诞节乃至新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