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有很多风味小吃:红烧小龙虾、五香螺蛳、香菜牛肉面、鸡煲……然而,我最钟情的是麻辣烫。
大街小巷有很多卖麻辣烫的摊子。一辆有篷的小车上放着一只炉子,炉子上放一个大大的钢桶,里面装满了汤水,热气腾腾。车上放有几十种菜品,有荤有素,任你挑选。车旁放两三张小桌子,十几张小凳子。你要是走累了,坐下来歇一会儿,品尝几样最爱吃的麻辣烫,立刻会使你神清气爽。
麻辣烫的确是辣,吃过后让你觉得嘴唇麻麻的,名不虚传。看,大碗里盛满漂着油花、葱花的汤,汤里泡着亮晶晶的粉丝,还有那红红的火腿肠、碧绿的香菜、金黄的油豆腐,真是五彩缤纷。凑上去闻一闻,那香辣味直冲脑门儿。
麻辣烫的做法与鸭血粉丝相似。顾客把各自挑选的菜料放入篮中,交给摊主。摊主将菜料放入一个高高瘦瘦的'漏勺里,再将漏勺浸入烧开的汤中,挂在桶边,将菜“烫”熟,然后将漏勺拎出,来回晃动几下,倒入一个大碗,加上辣汤,洒上胡椒粉,淋上几滴麻油,再抓一小把香菜撒在上面。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麻辣烫就呈现在你的面前。
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再喝两口汤,那美味从嘴里流过食管直到胃里,真是一种享受啊。辣得到位,麻得舒服,吃完真想再来一碗。
据说,麻辣烫起源于长江之滨,最初是由船工和纤夫创造出来的。从四川宜宾到三峡的巫山,这一带水流湍急,拉船的纤夫们饿了,就在江边垒几块石头,支起瓦罐,舀几瓢江水,拾些干柴生火烧。在罐里加入蔬菜,没有蔬菜则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花椒等调料,涮烫一下就能吃,那滋味美不可言。后来,码头上的小贩见这种涮烫方式有利可图,便将菜品和炉具加以改造,置于担子两头,边走边吆喝,才使我的最爱。
油糕和稀豆粉算是我们家乡的传统小吃了,金黄酥脆的油糕,清香四溢的稀豆粉,在小城的街头巷尾经久不衰。
油糕以洋芋为主要材料,昭通洋芋大多产自高寒山区,如小龙洞、靖安、西梁山等。昭通的油糕也就以这些洋芋为原料了。
首先,把洋芋去皮后煮熟,再把它们切碎,然后在任意一个街头支起一口大锅,往里面倒些油。炸油糕时,先将准备好的.洋芋舀进一个勺子,再往准备好的米浆里一涮,往滚烫的油锅里一放——“嗞嗞嗞……”,油糕就诞生了。炸好后的油糕色泽金黄,外壳香酥爽脆,里层软绵绵的,散发着洋芋特有的芳香。
稀豆粉则选用优质的豌豆,磨成细面后,加入生姜、花椒等作料,放在火上熬制而成。熬好后的稀豆粉色泽淡黄,清香宜人,远隔数里皆能闻到它随风飘散的清香。把稀豆粉盛入碗中,撒上少许葱花、辣椒面、盐巴、味精等等,这时的稀豆粉就呈现出了葱绿、椒红、盐白的色彩,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喝一口,咂咂嘴,那味道就直往你心底钻了。这一美味不仅养眼,还养胃,人们还说,经常和稀豆粉还能祛斑养颜呢。
将炸好的油糕放进稀豆粉里,油糕浸入稀豆粉时发出的“嗞嗞”声响,就如同美妙的音乐,让人食欲大增。香脆的油糕和着稀豆粉,就成了昭通的一道美味!
这就是昭通的传统小吃,如果你来昭通,一定记得要好好品尝哟!
云南有秀丽的苍山洱海,也有许多著名的美食哦。
云南米线就是云南最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了,比较著名的有过桥米线、炸酱米线、砂锅米线等等,我和妈妈爱吃炸酱米线,它的酱很香,而且青菜多,不油腻。云南米线始于古代中国五胡乱华时期,北方民众避居南方而产生的类似面条的食品,也有说法是秦始皇攻打桂林时,当时北方士兵在桂林作战,吃不惯南方的米饭,所以当时的人便用米磨成粉状并做成面条的'形状,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炸酱米线会有点辣,但是吃着却很香,米线是软软滑滑的,真是绝配!
另一个是烤乳扇,这个小吃以前我没听过,但是在大理古城经常能看见。这是一种产于大理洱源的奶制品,形状制作都很独特,是一种含水较少的薄片,乳白色,大概是菱角状的样子。看到络绎不绝的人买,我和妈妈就也买了两串,样子是像一张纸卷了起来,里面包含着非常甜的甜酱。其实还挺好吃的,只是我和妈妈都不太习惯吃太甜的东西,所以没吃完便扔掉了,有些可惜,但还是很不错的!
云南最多游客买回家做纪念的就是鲜花饼了,鲜花饼还是云南最有代表性的当地特色。它的名字就告诉了我们这是一种以鲜花为馅料的饼。鲜花饼的形状像象棋一样的大小,而且最重要的是它闻起来有一股清新扑鼻的花香,果然这就是纯天然的味道!我们怕吃不了就没有买,但是只要闻一闻味道,就已经满足啦!
云南有美景,有美食,大家也可以去云南旅游哦。
我喜欢吃的风味食品犹如天上的繁星一样多,但我最喜欢吃的就数酿水豆腐了。
酿水豆腐的外形十分诱人。它是由一块洁白无瑕的豆腐沿水平剖成四块,取其中的两块用来做酿豆腐的皮,在这两块豆腐皮中间夹上饱满纯香的馅儿,让人单单是看着就直流口水了。
酿豆腐的原料十分简单:肥瘦适中的猪肉、香气扑鼻的韭菜这两种是主要原料,这原料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适当添加配料,如可以加一些萝卜碎末、蘑菇丁等。
酿豆腐的制作过程也很简单。先把一块豆腐分割成三四份,先放一块切好的豆腐片垫底,再搅拌好馅儿,馅里加上盐、腐乳、酱油、蒜米丁等,再搅拌均匀,把搅拌好的馅放少许在垫底的豆腐片上,上面再放一块豆腐盖上,就这样,酿的过程就完成了。下面就是煎了,先开火,将锅烧至五六分热时放进油、盐,再放进酿好的豆腐,大约10分钟后,上下翻一翻,再煮10分钟另一面,待到豆腐皮呈金黄色便可以出锅了,那一阵阵的香味扑鼻而来,真是泌人心脾呀!
接下来就是品尝美味了,吃酿好豆腐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沾上一点点辣椒酱,就更美味了。
那味道就更不用说了,色香味俱全,真是人间极品呀,让人吃了还想再吃呢!
你是不是也很想品尝一下那人间美食——酿水豆腐了?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吃馄饨,因为它既小巧玲珑,非常可爱,又味道鲜美。
馄饨好吃,它的做法可不简单。首先,得擀好馄饨皮。这小小的馄饨皮,得擀得又薄又匀才行,因为它可是这道佳肴的主角呢!如果怕麻烦或是赶,也可以买现成的馄饨皮,只是少了自己擀皮的乐趣。馅儿更是要用心做。瞧,主料是那粉嘟嘟的虾仁、脆生生的.白菜、鲜嫩嫩的竹笋、水灵灵的香菇……看起来就令人垂涎欲滴。妈妈总是先用菜刀把主料细细切碎,然后加入调料,慢慢搅拌均匀即可。
做好准备,终于开始包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左手托着馄饨皮,右手用筷子拨一点馅儿放在皮上,最后左手一合,一个鲜嫩可爱的馄饨就完成了。就这样,我们一边说说笑笑,一边一个一个地包下去。等包完以后,爸爸把水煮沸,将馄饨统统倒入锅中,盖上锅盖,等煮到馄饨一个个都浮起来后,再用大碗盛出,撒上香菜。
一碗碗馄饨完美地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那晶莹剔透的馄饨皮几乎能让人看见里面的馅儿。用勺子盛出一个,放到嘴边轻轻一抿,鲜香的汤汁立即溢进口中,真令人回味无穷!
每到周末,我们一家人就会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叽叽喳喳地拉着家常,一边热火朝天地包着馄饨,然后再一起品尝这鲜香诱人的小馄饨,一家人其乐融融。于是,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幸福小馄饨”。
临海,是历史文化古城,是美食之城,也是山水之城。
古长城,是抗倭英雄戚继光派人修建的。至今,城墙上还放着一座戚继光的雕像,它昂首挺胸,披挂战袍,一手握着宝剑,一手叉着腰,让人一看,好似天神下界一般,无比威武。爬上城楼,站在揽胜门上,手扶着女儿墙,往远处眺望,哇!秀丽的东湖、高耸的高楼大厦。这就是真正的临海。
紫阳古街,是紫阳真人张伯端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里充满了浓浓的古街味,卖什么的都有,捏糖人、扯白糖、做泥人、海苔饼。每幢房子都是两层的木屋,一幢挨着另一幢,每隔五六幢就会有一堵防火墙。这就是真正的临海。
涌泉蜜桔,是我们临海有名的特产,曾经作为贡品晋献给皇帝吃,一到十一月份,各地的人们都纷纷来涌泉摘蜜桔。涌泉的桔子可真多啊!从山下望去,一望无际的橙色的桔山、桔海,从远处看,就像橙色的黑水瓶打翻了一样。涌泉的蜜桔可真甜啊,甜得忍不住让人吃了一个又一个,流连忘返,陶醉在蜜海中。这就是真正的临海。
蛋清羊尾,是临海最为有名的小吃之一,在宋朝,曾经被选为全国名菜谱。蛋清羊尾外面是黄黄的蛋清,里面嵌着黑黑的、甜甜的豆沙,就像一个个小灯笼,让人吃一个就叫好。这就是真正的临海。
括苍山,是浙东南最高山峰,因为山上的风力发电场而出名。二零零零年,第一缕曙光照在了高耸入云的括苍山上,因此,现在的括苍山顶立着一块曙光碑。站在山上,会感受到时而风、时而雨、时而雪、时而晴的景致。这就是真正的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