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记大全 > 周记300字

苦难历程读后感(整理5篇)

栏目名称:周记300字 发布时间:2025-10-26
 

苦难历程读后感篇1

在读书馆小说区找书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肯定被很多人借过,因为它已经被翻得坏掉了,这本书的作者是阿—托尔斯泰,这位著名的作者我也不用多多介绍了,我想说,他真的是俄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这个书名,我查了查,是来自俄国古代伪经《圣母历难记》,我个人理解,这本书的主角是两个姐妹,以她们的生活来描写出十月革命前夕和后来的俄国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思潮,也写出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这本书里描述出的,真的比历史课本更加生动真实,我感到了在1914—1920年这六年时间里,俄国人民为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的苦难。

读完了这本小说,让我更加深刻的、更加全面的理解了十月革命,我十分推荐喜欢历史的同学读这本书,这本书无论是角度和情节都非常的`生动、精彩。

读俄国文学对我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名字很复杂,因为俄国人的名字多很长,很难记,就像在这本书里,女主角达莎的名字以好多种不同形式的名字出现,有全名,有爱称,有简称。读的时候总是很纠结,这本书尤其是厉害,以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都没有这样深刻的感觉,这本书彻彻底底的折腾了我一次。

还有我想说的是,最早翻译这本书的是瞿秋白。这位是我很尊敬很尊敬的人。

苦难历程读后感篇2

以前,每当我阅读列夫、托耳斯泰的作品时,总会有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而在这几天我再一次读他的《苦难的历程》时,才感受到那种国破人亡的愤怒。

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四面受敌:外有德奥波三国在共同与俄作战,国内又有白军,捷克人和哥萨克在反抗。托耳斯泰借一位士兵之口感叹:俄罗斯帝国算是完蛋了。

这本书描述了当时混乱时局下的四个主角:伊万、伊里奇、瓦季姆。罗辛,达莎和卡佳。在这四个人中,我最欣赏的是瓦季姆、罗辛。在我初次看这本书时,我觉得罗辛这个人很奇怪:活得好好的却偏偏要上前线,还想要去寻死。他抛弃相对强大的苏俄红军,却加入了处境艰难的白军。现在我才明白,上前线,寻死都是因为一腔报国热情,不惜生命;加入白军,是因为他认为白军才是正义的队伍,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正是一种英雄气概。

读这本书后,我想到了我们中国。在解放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红军不也是危机四伏吗?然而有无数像罗辛这样的人加入了这支弱小而又危险的军队,使这支军队壮大了起来,才有了八年抗战的胜利,才有了解放军攻入南京总统府的.那一幕,才有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新中国也经历了一次苦难历程,正是因为无数人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五星红旗在北京的升起。

《苦难历程》,一部国家的兴衰史!

苦难历程读后感篇3

在读书馆小说区找书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肯定被很多人借过,因为它已经被翻得坏掉了,这本书的作者是阿-托尔斯泰,这位的作者我也不用多多介绍了,我想说,他真的是俄国文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这个书名,我查了查,是来自俄国古代伪经《圣母历难记》,我个人理解,这本书的.主角是两个姐妹,以她们的生活来描写出十月革命前夕和后来的俄国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思潮,也写出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给我印象很深的是,这本书里描述出的,真的比历史课本更加生动真实,我感到了在1914-1920年这六年时间里,俄国人民为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的苦难。

读完了这本小说,让我更加深刻的、更加全面的理解了十月革命,我十分推荐喜欢历史的同学读这本书,这本书无论是角度和情节都非常的生动、精彩。

读俄国文学对我有一个很大的困扰就是,名字很复杂,因为俄国人的名字多很长,很难记,就像在这本书里,女主角达莎的名字以好多种不同形式的名字出现,有全名,有爱称,有简称...读的时候总是很纠结,这本书尤其是厉害,以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都没有这样深刻的感觉,这本书彻彻底底的折腾了我一次。

还有我想说的是,最早翻译这本书的是瞿秋白。这位是我很尊敬很尊敬的人。

苦难历程读后感篇4

第一章:读完苦难历程后的感觉。

在过去,每当我读列夫和托耳斯泰的作品时,我总是有一种无知的感觉。这几天,当我再次读他的《苦难》时,我感到了国家毁灭的愤怒。

当时,俄罗斯帝国四面受敌:德奥波三国与俄罗斯作战,中国有白军,捷克人和哥萨克人反抗。托耳斯泰用一名士兵的.嘴叹了口气:“俄罗斯帝国已经结束了。”

这本书描述了当时混乱时期的四个主角:伊万、伊里奇和瓦季姆。罗辛,达莎和卡佳。在这四个人中,我最欣赏瓦季姆和罗辛。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罗辛很奇怪:活得很好,但他必须走在前线,想死。他抛弃了苏俄红军,但加入了处境艰难的白军。现在我意识到,在前线,死亡是因为热情,毫不犹豫地生活;加入白军,因为他认为白军是一支正义的队伍,坚持自己的信念,这是一种英雄精神。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了中国。解放前几十年,中国红军不也是危机吗?然而,无数像罗辛这样的人加入了这支弱小而危险的军队,使这支军队成长起来。只有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解放军进入南京总统府的场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才有了。

因此,新中国也经历了一次“苦难历程”,五星红旗在北京升起,正是因为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

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国家的兴衰史!

苦难历程读后感篇5

俄罗斯,一个冰天雪地的国度。大都市十分繁华,而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一段曲折艰辛的建国史。让我们走进历史的深处,重温这段《苦难的历程》。

《苦难的历程》以历史进程及革命斗争的过程为主线,主人公的生活为支线两线互相依靠,环环相扣,真实准确地还原并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俄国国内战争这一苦难的历程。以四个主人公的所到之处为场景,描写在这一场景中人们及战场上所发生的所有事情,将战场和人们的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场景从莫斯科到乌克兰,从伏尔加河到库班,从顿河到察里津,画面广阔,布满整个俄罗斯,情节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四个主人公的梦想破灭,东奔西走。他们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各自有着自己曲折复杂地探索和追求,在接近并融合到民族与历史的过程中,体验了一段痛苦、希望、喜悦、失望、颓废和振奋所交织成的一段历程,并终于跳出了个人感情和愿望的狭隘圈子。在国内战争即将结束时,四个主人公在莫斯科幸福团聚,体会到了个人只有置身于民族与国家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幸福与安定。

书中最后一段话说:“命运已定!我么在阵营里,要为我们自己及世界的权利,要为永远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而斗争。”正是他们那一代的牺牲换取了下一代的幸福,可歌可泣。

相关文章推荐
精选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