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要选择继承人,他将已煮熟的种子发给孩子们,哪位孩子能培育出最美丽的花,就将会成为未来的一国之主。几个月后,其他孩子都端着各自鲜艳的花朵来见国王,唯有一位小孩手中端的仅是一盆泥土。然而,端泥土的小孩,最终却被国王选为继承人。
“国王与种子”的故事,大家从小就听说过,这故事想要告诫的,就是要做一名诚信的人。一个从小就被教育的品质,一定是最为重要的品质。诚信,的确是最重要品质。一个人只有做到了诚信,他人才会信任你。
自古以来,人们就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上到统治阶层,下到平民百姓,都对诚信格外推崇。
秦国商鞅,在颁布商鞅变法后为取得百姓的信任,在广场立一木柱,要奖赏搬运木头的人,并且言出必行,这就是“商鞅立木”典故由来。身为秦国统治者,能知道诚信为先,诚信乃国家之重宝,这是一个国家兴盛的表现。
曾子为教育孩子讲求诚信,在哪个经济条件贫困的年代,不惜“捕彘杀之”,为孩子树立榜样,这也是“曾子杀猪”故事的由来。这也印证了《礼记·儒行》的“儒有不玉宝,而忠信以为宝。”无论君王还是百姓,都应该遵守诺言,成为他人信任的人。唯有以信为上,才能掌握更长远的发展。
中华文化经过五千余年的积淀,历久弥新。诚信,仍然是当代公民一条共同的价值准则。
前不久,城市新出了不少无人商满分作文网店,市民取了商品,扫码付款即可离开,节省排队收银时间,也节约工作人员的成本,十分便利。大部分顾客能做到诚信购物,但有几个想通过小把戏“蒙混过关”而不自觉付款的人,终将受到法律制裁。
诚信,不光成为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同样是世界各位正直的人民心中一把共同的标尺。
都说在大灾大难面前,才能看到一个人的品质,国家亦是如此。疫情之下,中国以负责开放的态度,诚心诚意地为抗疫作出贡献。但偏偏有几个国家的政客,却搬弄是非,尔虞我诈。这一切,世界人民看得很清楚。如今多个国家纷纷在订购中国疫苗,这正是对我们国家的信任。相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以饱含真诚,富有信誉的态度面对全球,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久富强!
将来的社会,相信也会建设在大家都遵守诚信的基础上。诚信,将成为公民的第二张身份证。人们能否好好利用它,使生活更加便利,关键在于你是否保持信用,不受其他利益的诱惑。人的信用又如一张白纸,是添色还是摸黑,他人知道得一清二楚。
对于如何成为诚信的人,使他人信任,其实很简单,无需做出惊天动地之事,只要言出必行,说话不浮夸,脚踏实地完成该做的事,别人自然觉得你办事稳重,是名值得信任的人。
“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我深信拥有诚信的人,是个受人信任的人,受人爱戴的人!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人为了这个世界默默奉献着,其实,他们身上也有值得令人敬佩的闪光点。
在一个夏日的中午,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碰巧家里停水,妈妈征求我们的意见:“咱是出去吃呢还是点个外卖?”我和爸爸都选择了外卖,只见妈妈流利地点开手机,行云流水般点完了外卖。
接下来就是等待时间,过了十几分钟,外面突然下起了雨,我快速奔向阳台,只见外面乌云密布,大滴大滴地雨点落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像鞭炮一样的响声,好像是从天上泼下来的。妈妈不安的掏出手机,问外卖小哥:“大概什么时候能到?”外卖小哥回答:“45分钟内一定赶过去。”
还有几分钟就到点了,就在我们认为外卖员不能准时送达的时候,门外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我连忙赶过去给那个人开门,是外卖小哥,我惊喜地从他手中接过外卖,只见他虽然穿着雨衣,但裤子和鞋子都已湿透。他面露微笑:“很抱歉,让你们久等了,如果可以,还是恳请给个五星好评!”我感激地说了句:“没事,谢谢!”他听我说完就快步离开了,看样子是急于送下一个外卖。
摸着手里还留有温热的外卖,好奇地打开手机浏览大家对这个外卖小哥的评价,原来他是个金牌外卖员,好评如潮。其实不光他,还有不少外卖小哥用质朴的选择,诠释着纯真的职业精神。
诚信不在于事情大小,诚信体现的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诚信是立身之本,是我们一生都要坚守的品德。
《说文解字》:“人言为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信任就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基础,是心与心之间的联系,无论是一句承诺还是一笔交易,信任都扮演着彼此间的关键角色。如果没有信任,人心便无法交流,好比辕前横木,没有它就无法驾车了。小时候长辈们经常训示我们:“说话要守信用”,对懵懂无知的我们而言:信用到底是什么?只晓得说出去的话就一定得做到罢了。
渐渐地,我们意识到,当约定一件一件实现时,我们会觉得快乐而踏实,“信任带来新幸福”这句广告词正道出这样的感受。信任与真诚是一体两面,真诚的面对彼此才能培养信任感。《大学》八条目中的“正心”、“诚意”告诉我们,只有正视自己的内心,才能推己及人,以诚待人。古代也将“诚信”视为为政之道,如孔子的“民无信不立”,商鞅的“徙木立信”,王安石的“自古驱民在诚信”,都是强调政府与人民之间的信赖感。不只如此,现代企业相当注重的商誉,就是建立于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例如2009年某旅行业者在网路上标错行程价格,最后认赔出团。虽然损失百万,却赢得了消费者的信心。
一个人的信用好坏往往难以在短时间评估出来,必须经过长期的观察及相处。信用是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经过时间与环境的淬炼出来的信用,才能稳若盘石。日本的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曾经说过一句话:“信用难得易失,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在初中二年级时,有一位曾经说好一起努力考上同一间高中的知心,虽然那时的我们没有想过未来的难关有多困苦,变化有多大,只是想努力为自己和对方所许下的承诺打拚。好不容易我们互相鼓励到初中三年级,但最后我却因为无法承受准备基测的压力,开始自甘堕落、自怨自艾。明明说好一起看书,却因为逃避现实而经常失约,一次又次的食言,直到他对我不再信任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早已违背曾经所许下的承诺,同时也伤了最要好的朋友,而这份友情正慢慢的消失。
信用是一份存款,而我每次的逃避正是将他对我的信任提领干净,终至破产。即使事后我给再多的承诺,哪怕对他而言都是张张的空头支票。自此之后,我晓得要重视每一个承诺,做到言出必行。而约定之前,必先三思,发自真心诚意,做不到的事情,也千万别轻易许人,有道是“轻诺必寡信”。如果我们能在朋友之间建立起好的信用,就能培养深刻的情谊;要是得到朋友的信赖,也能顺势获得师长的肯定;进入职场后,会让你赢得同事的敬重,顾客的支持,以及上司的青睐与赏识,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机会。守信不单单只是实现承诺而已,它将为你营造更稳固的人我关系,创造无上的人格价值。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
——卢照龄
诚信就是一副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诚信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诚信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德莱塞曾经说过:“诚信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孔子说:“人无信而不立,不知其可也。”诚信,在这个物欲膨胀,信仰缺失的当下仍是我们做人处事之根,安身立命之本。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14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作文吧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诚信是事业的灵魂,市场繁荣的基石。史玉柱先生说过:“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诚信是财富的种子,只要你诚心种下,就能找到打开金库的钥匙。
上世纪80年代,英国的巴林银行计划在新加坡设立分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派人考察后,发现该银行信用不佳,遂毅然拒绝。英国首相为此多次向李光耀交涉,亦无结果,以致两国关系一度受到影响。几年后,巴林银行破产,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因此蒙受了重大损失,直至此时,人们才发现,新加坡的信用环境是最好的国际资本,开始向新加坡聚集,新加坡逐渐成为欧洲金融中心,新加坡经济腾飞也从此开始。
诚信使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贸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信用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唐代政治家魏征曾指出:“不信之言,无诚之令,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这话道出诚信之重要,唯有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更受人尊重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春秋战国时,商鞅变法,担心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果有人将这块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50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他50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鞅变法公布了变法的条令,秦国国力渐渐增强,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强盛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没有比诚信更珍贵的,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诚信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请时刻谨记那句话一一生命不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