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下午,我应邀参加了郑州市62中的“越读者俱乐部”和纬三路小学的“馨香读书社”联合举办的“《教师阅读地图》读书研讨会”,获益匪浅。
说实话,达到活动地点之前,我的心情颇有些忐忑。一来,虽然《教师阅读地图》这本书我认真地读过,也很受触动,但是忙碌的毕业班工作让我一直没有腾出手来整理读书笔记,有的只是读书的一些感性的认识,因此感觉心里没底,担心自己诚意不够;二来,这次活动估计是以62中和纬三路小学的老师为主,认识新朋友了固然是好事,可是孤身一人第一次面对那么多陌生的书友,还真是心里没底。
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下午三点我准时来到了活动地点——纬五路与经七路的完形教育五楼。一进屋,我就感受到了一股别样的气息:偌大一个宽敞的场地,放着悦耳的轻音乐,大家悠闲地坐在软绵绵的垫子上,品着茶,磕着瓜子,聊着天,每个人看起来那么放松惬意,我也被这种气息感染,与大家微笑示意,算是打过招呼了。
很快,活动就正式开始了。这次读书活动由纬三路小学的李伟峰主任主持,以《教书阅读地图》为蓝本,设置了三个交流环节的活动。第一个环节是自我介绍,大家互相认识;第二个环节,每人限时三分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误区;第三个环节,大家共读书中的“知性阅读”部分,然后畅谈对“知性阅读”的看法。
纬三路小学的马校长,借用养生堂于康专家的养生观点表达了她对“感性阅读”与“知性阅读”的看法,“没有垃圾食品,只有垃圾地吃法;读书亦是如此。”,语出惊人;完形教育的祁心老师认为,“阅读是在把自己打开,它是一种认识自己的方式和途径。”,表达了她对读书、对自我成长的解读,引人深思;关于如何爱上读书、读什么书,62中赵渝老师认为,“读书是一种生活,怎么生活就怎么读书。不要强迫自己,也不要强迫别人。”书香浸润的宽容与淡然,让人折服;……在交流中,大家以书会友,以诚相待,畅所欲言,既开阔了事业,也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让我获益匪浅。
关于“感性阅读”和“知性阅读”,赵渝老师的总结精辟到位。他认为,“感性阅读”就像是看到美丽的风景,在这个过程里你会愉悦、欢呼,会渴望与更多的人分享这种快乐;而“知性阅读”则像是不断地升级大脑的CPU,不断提升它的运作速度,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与涵养,最终实现自身的蜕变。精辟!
在与大家的交流和碰撞中,我也明确了自己关于“感性阅读”和“知性阅读”、关于读书的看法。我认为,关于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阅读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感性阅读”是“知性阅读”的基础,从“感性阅读”步入“知性阅读”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当然,要是有贵人引路,会少走很多的弯路),同时,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
关于读书,我一直都喜欢,但是却走了不少的弯路。先闲扯一下,去年暑假我去学习心理学,最初我的动机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帮助身边的人呢,后来深入学习之后,我才发现最需要帮助的是我自己、最收益的是我自己。
其实,我对读书的看法,与学心理学的经历何其相似!关于读书,最早,我是兴趣使然;渐渐地,考学的压力和大学后的迷茫,我荒废了好几年的读书好时光;后来,教学和管理中遇到了瓶颈,我带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开始读书。我是抱着解决外围的问题的心态重新开始阅读,可是读着读着,我发现需要解决的都是自己内在的问题,读书只是为了促进自己的成长、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就自己。
另外,在交流中我才得知,顾宇燕老师不仅爱读书,才华横溢的她还自己出了好几本书,赞!赵渝老师正在抄《红楼梦》,只是想借这种方式细细体会这部名著的精髓,羡!祁心老师准备用毛笔字抄《道德经》,只是借这种方式来静修,磨练自己静心的定力,叹!
……
在活动即将结束之际,美丽娴雅的祁心老师关上灯,伴随着舒缓的瑜伽音乐,引导着我们二十多个人一起做了放松训练、教授大家放松的技巧,短短的十分钟,大家睁开眼后,神清气爽,浑身放松舒坦,爽!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很快就曲终人散。但是,那醇厚的茶香,淡淡的书香,激情洋溢的交流,温馨的氛围,亲切的面孔等等,却是那么的让人难忘。喜欢这样的活动,庆幸有机会融入这样的氛围,这是这个周末最美的收获。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
有幸与书为伴,更有幸与这样一群读书人同行,我期待与这群书友们一起在读书的路上走得更远!
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每一天我都在父母和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着,也因此每一天都有阳光。
在六一儿童节时,我兴奋地参加了书法比赛。我交上作品后,老师说很不错,那时的我别提多高兴了。第二天,我的作品就被贴在了学校的展览板上,那时我激动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当天下午老师们要为同学们颁发奖状了,我高兴地上前领取了我的书法比赛奖状……
这天,我兴奋了很久,但我在兴奋之余却陷入了沉思:我为什么会比去年的书法进步。忽然,我恍然大悟,原来原因是我自己加倍的努力,我不满上次的成绩,所以,我才更加重视书法,空闲时练字换来的啊!我明白了,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了。
在那次经历后,我变了,我变得更加勤奋,我也学会了要认真去做每一件事。我把那张奖状贴在我家墙上,每天看着它,给我以动力。因为我知道一切都得靠自己。
我爱书法,是书法让我明白这一切,给了我学习的动力。因为我相信,我将会和书法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它又是一种历史,一种创造,一种文化,一种记忆。它培养了我们的历史情感,给予了我们身份的认同,镌刻着我们共同的记忆,烙印下我们民族的印记。
我们是在阳光下成长的。也许有人会问我阳光是什么,我马上就会大声的说:阳光就是爱!就让我们与书法携手而行,共同成长吧!
夕阳的余光投射在陌生的老奶奶的白发上,白发泛起点点黄光。老奶奶蹲在地上,把我拉近她的怀里,眉头紧锁,双眸注视在我那鲜血凝固的伤口。她脸色凝重地盯住伤口,沙哑嗓音微微吐出几个字:“你等我一会儿。”奶奶缓缓站起来,一拐一拐地走向公园门口。因受伤而痛苦流泪的我,在泪水中凝视穿着橙绿相间清洁服的老奶奶的背影。
我独自坐在公园的小木凳上,夕阳的余光由黄转橙,天空的光线慢慢被黑暗侵蚀,内心的期待逐渐遭恐惧吞噬。我抱着双脚,紧握颤抖的身体,泪珠在眼眶里打转。丫头,让我看看你的伤口。”沙哑嗓音划破宁静的氛围,我抬起头,在朦胧的视线中依稀看见橙绿相间的颜色。我知道,我知道老奶奶回到我的身边。老奶奶粗糙的手碰触我膝头的皮肤,她用沾有酒精的药棉轻轻地消毒通红的伤口,再用药棉盖在伤口上,用白色的绷带包扎,用拙劣的手势打上丑陋的结。
老奶奶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用手轻擦我脸上的泪水,柔声问道:“小姑娘,你没事吧?”内心的恐惧慢慢消失,感激之情袭上心头。我摇了摇头,说:“谢谢您,看您的袋这么重,那我帮您背吧!”老奶奶说:“不用了!我家距离这儿不远。”“那我更要帮助您了,反正也不远。”老奶奶柔柔地叹了口气说:“唉,那好吧!”我轻扶着老奶奶,夕阳的余晖打在我们身上,柏油路上只见两个相依的黑影。
回到家,我的心一直砰砰直跳,还带有一丝暖意。
当天空失去了蓝色,小鸟也不会飞翔,
当江河不再清澈,鱼儿也离开了家乡。
当空气不再清新,花朵儿失动了芳香。
当乌云遮住了太阳,世间将黑暗无光。
多少年来,地球母亲悄无声息、任劳任怨地哺育着我们。过去她的娇蔼面容,婀娜多姿,如今却几欲面目全非,泣不成声,她伤心极了!辛勤的奉献居然换取了这样的代价,她欲哭无泪,欲泣无声,心灵深处却在悲痛地滴血。唱歌的鸟儿不见了,代之以嘈杂的噪声;再也看不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景了;树儿哭泣着责备我们的无知;柔暖的和风随后而到的却是暴风中夹杂着黄沙迎面扑来……处于这样的环境,人类还能健康生存吗?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面对今天世界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就像一片片看不见的阴影,悄悄吞噬着人类的健康。鱼儿离不开水,万物生长靠太阳,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们带来严重的危害,这就需要我们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难怪古人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之理。环保意识是社会公道的一部分,它如同一把尺子,时刻在衡量我们的行为举止,只需大家有了环保意识,并在实践中行动起来,想念蔚蓝的天空,煦暖的阳光,鸟语花香、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乐园涌现出一幅充满激情的氛围……
大家请清醒地睁开双眼,再看看地球母亲那干裂的双唇,那粗糙干瘪的双手和那充满渴求、期待的双眼,警觉起来吧: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保护绿色家园!去拯救伟大慈祥的地球母亲。
也许,若干年后我们的地球家园不再有黑风怪雨的传说,也不再有沙漠吞食绿色的威胁,迎来的将是蔚蓝的天空、暖和的阳光、清澈的溪水、绿色的田野、生机盎然的大地……
那时,大自然流下的将是喜悦的、晶莹的泪花。
在同一家饮料加工厂里,两瓶新生的可乐打量着周围的新世界。很快他们互相发现了彼此,“你好。”“你好。”“你是3114号。”“你是3115号。”他们很快就熟识,开始讨论着对外面新世界的向往。“3114号,你认为外面是什么样的?”“我认为外面应该都是人类。”“我认为外面也是饮料加工厂。”“是人类!”“是饮料加工厂啦!”…
在他们两个争吵的时候,一个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出现在眼前。两瓶可乐被装在了同一个大箱子,里运到了一家小商店去。两瓶可乐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饮料,也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
两个人类忽然向这边走来,是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子。大人是个白领,而孩子手里抓着一个恐龙玩具。他们一人拿了一瓶可乐。3114号说道:“看来我得说再见了。”“是呀是呀。”他们被送到了收银台,结账后就分开了。
白领拿着3114号,打开了瓶盖。3114号打量着这个男人。公文包,领带。3114号满心欢喜:“这个人一定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吧!”但是下一秒,白领用力将喝完的3114好扔进了垃圾桶。3114号晕乎乎的摸着自己的脑袋:“怎么回事,怎么那么凶。”3114号爬起来,发现自己所在的垃圾桶里,全都是纸尿布,废纸巾。自己不应该在可回收垃圾桶里吗?3114号悲痛极了:“3115号,救救我啊!”
3115号此时正在小男孩的手里。小男孩的哥哥,高考在即,他想喝一瓶可乐。弟弟冲进家门,叫道:“哥哥,我买到可乐了。”哥哥笑着接过可乐,亲了弟弟一口,说道:“谢谢弟弟。”妈妈说:“好了,不要打扰哥哥了,哥哥,要加紧复习。”弟弟听话的出去了。3115号看着一些高考题,眼花缭乱。哥哥喝了一口可乐,继续努力奋斗。3115号看着奋斗的哥哥心生敬佩。3115号就这样伴着哥哥不知道几个小时。第二天下午,弟弟才进门来,把空空如也的3115号带走。3115号被规规矩矩地投放到可回收垃圾箱里,他从生产出来,至今不知道经历了多少饮料瓶未曾见过的事儿,以及他对小男孩一家的敬仰,他最为高兴和感动。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不仅能让人类自身的生活环境美了,还能给废品赋予新生。至此,3115号还想念起了3114号。3114号的运气却没有那么好,正当他认为,他的生命到此为止时,环卫工人出现了:“这里怎么有一个饮料瓶?”3114号又来到了可回收箱子里。若干日后,3114号再次见到了3115号,是在回收站。3114号和3115号又重聚了,他们互相述说彼此的故事。此时的他们非常快乐。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为了一个人,更是为了人类社会,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垃圾分类,争做时代好青年。
你是否早已忘记了那种进图书馆或阅览室的憧憬与好奇?你是否早已遗忘那一卷在手,伴着脉脉书香而废寝忘食的宁静与享受?你是否早已忘却了那种邂逅好书,会晤作者的悸动与欣喜?
我们似乎都在忙着读书,而忘却了阅读!
鲁迅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他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对呀,当今这个阅读多元化的世界,有的人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汲取知识,当然,依旧有人喜欢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读书,我可以崇敬万分而不能唾弃或鄙夷,因为作者至少给予了我们无限遐想的空间,为什么同一部内容却有更多人热衷于读书而不是去电影院,那是因为视觉直接给人一种局限性和约束性,我们的思维无法打破画面的局限。而书就不会了,它就是一本书,一本普普通通安静的书,黑字白纸之间,有什么色彩任你驰骋思绪。
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完善自我,陶冶情操。可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步履匆匆,忘了给自己缓冲的时间,要忘了怎样去缓冲。不同的心境,可以选择翻阅情调各异的文章。悠闲时不妨欣赏一些清雅脱俗的散文诗集;苦闷时也可寻求一些玩暖人心的心灵鸡汤;慌乱时选择一些安静美好的书籍。不同的书籍,给我们开启不同的大门,带我们领略不同的风景,读传记,品翩翩风度、铮铮铁骨;读诗歌,赏蒹葭苍苍,杨柳依依;读散文,看风土人情,尝人间冷暖;读哲学,解心灵之惑、悟苍穹之远······我们的世界因此而辽阔,我们的精神因此而高贵。阅读,是智慧的,阅读中,你会变得充满智慧,积累越来越多,学识也越来越多,阅读也是美丽的,阅读时,你可以在湛蓝的海洋中遨游,可以在散发着芳香的草地上奔跑,可以在蔚蓝的天空中得到自由的飞翔,此时的你将无比轻松,你的身心得到了释放,在缤纷多彩的文字中获得新生。
现在的我,习惯在床头随手可触的地方放一本书,月光透过窗帘缝隙倾泻在地板上,习惯在那一缕月光下细细品味书的墨香。在明月的陪伴下,放下整天的疲惫,全身心的投入,细细的品,慢慢的读。一篇篇散发着馨香的文章正在引诱着我一起同行,正如漆黑的夜里,一根火柴划亮了,我的眼里一片光辉,又如清晨起来,微风携来如新鲜牛奶般的空气,沉醉着我。
青春年少,光阴正好,让自己平静下来,聆听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细嗅书香油墨散发的阵阵芬芳;欣赏月光投在书页上的淡淡阴影。
我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你也不要因为别人的身份而决定别人的态度。其实这些东西根本就不是固定永恒不变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生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都不会在你的想象范围之内。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坚持你自己的想法才是王道。
所以在那样的生活过程当中,我希望你能找一个真心真意对你好的人,然后一起携手同行,共同度过余生。
你也要知道,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有资格和你一起生活,可能在很多别人没有办法看得到的路上,你依旧能够知道你曾经面临着的生活,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说不定曾经你一直害怕的那种生活,某一天就会降临到你的身上呢?这些东西也可能都不一定,但是如果真的发生了,也不要特别害怕,因为你相信竟然有始就有终,他肯定会有终结的日子。
或许很多时候我并不擅长安慰别人。所以我一直都保持着沉默寡言的状态,就连他们也一直都说我不是特别开窍,但是沉默寡言,并不代表你什么都不懂,也许你并不擅长说那些话,可是你的未来和他们相比,却不一定比他们差。
只是我们都觉得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至少应该付出什么,然后得到什么,这才是正常的步骤。
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人类早已成为了自然界霸主,在人类利益至上观念的驱动下,动物似已成为必要的牺牲品。美国科学家为研究濒危鸟类将其杀死,为生命研究献身的动物更是不计其数。
但是,当濒危物种、灭绝物种的数量渐趋庞大,我们却真的应反思自我,真正与动物和谐相处,携手同行。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斧斤以时入山林”“鱼鳖不可胜食也”的环保理论,直到今天,它仍有其存在的实用价值。当中国河流中的鱼虾数量骤然减少,当自然保护区中濒危灭绝物种再遭猎杀,我们真的可以问心无愧,真的可以高枕无忧吗?我想不是的,即使闭上眼睛,我们脑海中仍会浮现屠戮的血腥场面,耳边仍会听到它们悲凄的叫声。与动物和谐相处迫在眉睫。
而到如今,生物多样性严重破坏的今天,即使是南极大陆也不再是动物自由生活的净土。许许多多的生物因食用塑料,遭遇海水污染而死亡。我们真的应该向简·古道尔学习,她用毕生精力专注于保护野生动物,居住在密林之中,每日与猩猩作伴。即使我们无法深入自然,切身保护动物,我们也应该关注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用自我的微薄力气宣传动物的重要价值,而不是一味的向自然索取,借生存法则来遮掩屠戮动物的丑劣行径。
诚然,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研究,而研究中也确有不可避免的动物献身。但是研究之余,我们也应该秉持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理念,减少因我们的失误或是放纵而白白死去的动物数量。即使是再微小的生命,也应值得尊重。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活在当下,与动物携手同行不应只是句空谈。太多太多的丢弃与猎杀,每每看到都让人触目惊心。我们更应学习丹麦人的钓鱼之道,他们钓到鱼后,总会先用尺子测量,过小的鱼就会被放掉。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也正是基于此才形成的。
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携手同行。只有我们每一个人为动物保护尽一份力,尽一份心,世界才能是人类灵魂的净土,动物生活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