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的力量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就在那一次,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母爱。
那年,每次上体育课运动的时候,身上会出许多汗,但我不想脱掉外衣,别人脱掉外衣,露出来的全是崭新的毛衣,我却穿的是旧的毛衣,与别人的新毛衣相比,那真是天壤之别呀!正所以这样,在怎么热,我也不会脱掉外衣的。
第二天,我对妈妈说:“妈,我要新的毛衣。”我明知道这几天爸爸妈妈生意不太好,可我还要。妈妈迟疑了一会儿,说:“最近我和爸爸生意不太好,等以后给你买,好吗?”我说:“不,不要!我要你现在买,!”妈妈说:“好,一个月后给你买,行吗?”我微微点了一下头。但我不理解,买一件毛衣居然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吗?那天晚上,我起来上厕所,忽然看见爸爸妈妈房间里的灯还亮着。于是,我打开爸爸妈妈房间的门,迷迷糊糊的看见一个身影。再仔细一看,啊,那是妈妈。只见他一针一针的给我织毛衣。
我冲上去抱住妈妈,说:“妈妈我不要毛衣了!”妈妈说:“答应你的是怎么能改变呢?”那个晚上,我发现了爱……
奉献社会一直是我的生活理念。很多人都会爱岗敬业,可爱岗敬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没错,是奉献社会。
可是,除了爱岗敬业之外,还可以怎样奉献社会呢?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乐于助人是奉献。
乐于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必须要继承和发扬光大。有一次,听到一个故事,这故事很感人:有一位妇女突然接到在很远的地方工作的老公电话,说自己快不行了,想再见见她一面。妇女听后,二话没说,拿了钱就往火车站跑。到了火车站妇女傻了眼,每个售票窗口都排起了长龙,妇女一看,急得哭了起来,她这一哭,好心人一定要问呀!当妇女哽咽着说完原委时,突然一位小伙子说:“大嫂,来,站在我前面吧!”小伙前面的人又重复了小伙的话,大家一个接一个,妇女很快到了售票口。买了票,妇女仰天大喊:“死东西,看见了吗?你可不能死啊!”这个故事充分表现了乐于助人的好处,更多的话也不必再说,一切尽在故事中。
英勇正义也是奉献。
近年来,各大媒体都在不停地报道:一个人为帮老大娘抢回钱包,奋不顾身与小偷搏斗,被小偷连砍数刀,不治身亡。
这才叫真正的奉献吧。连自己最宝贵的生命都奉献出来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大呢?他为了人间正义,不畏小偷手中的砍刀,赤手空拳与小偷搏斗,他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仍在我们的心中,而且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会选择奉献。因为死了之后,被烧成灰烬,我将一文不值,倒不如将自己的身体上的健康器官捐献出来,让我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去发挥我的作用,去挽救更多的人。也许我一个人会救活2个3个或更多的人。想想这事,我心里就非常高兴。
奉献是金,奉献是爱!
最近,我读了许多书,我最喜爱《中国神话故事》中的一篇题为《为人贡献,我心甘情愿》。
刚看到题目,我就被深深地感动了。当读到“我宁愿牺牲自我,也要保护我们的国家”时,我激动得眼泪都掉下来了。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宁愿舍弃自我的小家,宁愿舍弃自我的生命,也要捍卫国家利益,舍小家,为大“家”,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呀!试问,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许多人为了自家的前程,为了个人的幸福,想尽办法。更有甚者,为实现一夜暴富,竟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想到这儿,我不禁扪心自问,如果有一天,需要我舍弃个人利益,为了国家利益,甚至要牺牲自我的生命,我能做得到吗?我颤抖了,我无法很快回答。更令我感动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竟然“为了国家利益,为了他人的幸福,宁愿牺牲自我,永不后悔”。我惭愧呀!古人尚且有如此胸襟,这么高尚的情操,而我,一个新时代的少年,心胸竟如此狭窄,为社会渣滓的幽暗心境、丑陋行径心有余悸,染上了一切向“钱”看的陋习,忘了老师的教诲,忘了从小就耳濡目染的身边平凡人物的光辉形象:为了建设我们新校舍,多少工厂、多少企业家、多少平凡的无名英雄为此捐款捐物,记得那次在学校建校纪念碑上,我们还找到了我们学校老师的名字呢!与古人相比,与这些无名的、有名的英雄相比,我真是太渺小了。
读着故事,思考着,琢磨着,我最后明白了:为国家利益,为他人利益,我们无私奉献,理所当然,责无旁贷。为别人做好事,为家国作奉献,那就是为自我寻找快乐!在以后的岁月中,我要向古人学习,向那些无名的、有名的英雄们学习,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这天做起,心甘情愿地为他人服务,哪怕是牺牲自我的利益,乃至生命。我将把别人的快乐,当作自我的快乐,把奉献,当作人生乐事。
5月12日14点28分,正当我们在上课时,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的巨大地震。这场灾难让许多人失去亲人。
地震后的第2天上午,学校迅速组织学校的师生举行捐款救灾献爱心活动。第二节课下课,我们就排着队走到操场。操场上回荡着温馨的旋律“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傅盛华校长站在升旗台上演讲完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灾区现场的真实感人事件后,捐款仪式开始了。傅盛华校长将1000元投入了捐款箱内。接着,其他教师也陆续地将自己手中善款和爱心投入捐款箱里。
轮到学生捐款了。我们班队列前面的凳子上也有一个捐款箱,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将自己的爱心投入捐款箱里。爱,将在这小小的捐款箱那儿凝聚。
轮到我了,我将口袋里的200元轻轻地投入捐款箱里。其中我们班捐款最多是500元,捐款人竟然是在我们班平常在班里矮小文静的女同学——苏映仪。无论是多少钱,都代表不了我们对灾区同胞的祝愿与哀思。
希望灾区人民可以早日重建家园,早日找到自己的亲人。
祝愿灾区的同学们能早日重返校园。
徐凤翔教授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认作是一位奇女子,甚至另类人。她曾身为南京林学院教师,而于1978年她47岁那年自愿要求进藏,在林芝农牧学院担任教学工作。在藏18年,她从小木屋起步,创建了高原生态研究所。在西藏农牧学院时,她多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沿途的艰难困苦对于一位年已52岁的女性来说,可想而知。她笑说若从事业角度看来,纵使天堂伊甸园也难比墨脱这地方;但若论行路之难,通往墨脱之路则无异于炼狱。她计算过附身蚂蟥的数字,有一天是创下了纪录,计有400条之多。加上蚊子飞虫一路叮咬,叮咬处红肿发炎,到达墨脱时我们的女科学家已是面目全非。
就这样,她以进入老太太的年纪,往返喜马拉雅,远行藏北、阿里,六渡三江,几乎考察过西藏全部典型的植被地区。她从专业范围的本底调查,提出了很多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建议,成为生态保护、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的布道者。西藏人民敬佩地赠予了她辛娜卓嘎,森林女神的美誉。
我学了《少年总编》这篇课文后,深受感动。文中写了一位名叫迪罗?达贝里的少年,看到班里有许多贫困的孩子,冬天因为没有鞋穿,不能去上学。他决定通过发行一份杂志来帮助这些同学。达贝里把办杂志嫌来的钱,全都用在资助同学们的身上,自己从没用过一美元。我对他的行为很钦佩,我立志要向他学习。
达贝里小小年纪为了帮助贫困的小伙伴,克服重重困难办《阳光》杂志。他把第一次赚来的钱买了五十双袜子,送给了贫困的小伙伴们,而没有给自己买一双鞋。表现他一心装着别人,心中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富有爱心,他热心帮助别人。最后他以《阳光》杂志的名义在银行存了五千美元,可他却没有为自己用过一美元。
他这样做我认为很值的,因为他给别人送去温暖,送去快乐。有一句话说的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现在我也要向他学习,也要去关心别人,奉献爱心。有一天学校门口公交站牌上的广告说有一个小孩被烫伤了,他叫胡妞妞。我打算给他寄十元钱去,当我去邮局给他寄线的时候心里很激动。我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自己。
冬天到了,万物凋零,而梅花悄然怒放,无声无息地开了。
此时的梅花园正是欣赏的好时候。远远望去,梅枝一簇拥着一簇,一棵挨着一棵,枝丫缠绕,分不清哪枝是哪棵树上的,生机勃勃。每一颗梅树上都长满了梅花,有红的、粉的、黄的、白的,连成一片,看起来真像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如果你走在其中,你肯定会被这美丽的画面深深打动的。走近点儿看,梅花的姿态更多了。有的就像一个个小仙女穿着粉嫩粉嫩的衣裳,在微风里翩翩起舞;有的花瓣上还有几颗早晨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闪闪发光;有的花瓣儿只开了一半,半合半开,像一只只小碗;还有的是花骨朵儿。这么多的梅花,把刚刚冒出来的嫩芽遮得严严实实。不仔细看,还以为没有叶子呢!
梅花的味道也很好闻。虽然只是清香,没有桂花那么浓烈,没有兰花那么雅致,但是让人百闻不厌。怪不得这么多的小蜜蜂、小蝴蝶都赶来采花蜜呢!
闻着闻着,我忍不住想去摸一摸。梅花的花瓣和我想象中一样那么光滑,像我们肉嘟嘟的小脸蛋儿的皮肤,好摸极了。
梅花不仅长得漂亮,香味芬芳,而且不畏严寒。梅花傲然屹立地站在寒风中,永不退缩,把自己全身的美丽奉献给了人们。真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难怪古人有这么多关于梅花的诗句啊!
我爱梅花,我爱无私奉献的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