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轻盈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子、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饼干,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杏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流的一满嘴的口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有许多,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八月十五,一个团圆的日子。在这个本该和家人坐在圆桌前一起吃月饼的节日,却有许许多多的人愿望不能实现。那些乘着火车离家而去的的大学生们,将在陌生的学校度过一个不能“圆”的中秋节。第一次远离家乡,老师为了给他们一个温暖的中秋节,放弃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在中秋播撒浓浓的师情。
今天的中午非常明丽,我和妈妈赶去姥姥家吃团圆饭。走在路上,我叹了口气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能和我们在一起吃午饭呢?”妈妈脸上挂着浅浅的笑,说:“你爸要去和学校的新生们会餐。”我撇了撇嘴,“新生会餐能有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重要吗?”妈妈笑着摇摇头,讲大道理一样的跟我说:“那些新生第一次离家,过中秋节了,老师就是他们在这里的父母。”听罢,我觉得自己的确有点自私。爸爸从家离开,给我们带来了一丝遗憾,我却不懂,他给远在他乡的学生们带去了怎样复杂的感情。也许,爸爸作为一名老师,学生就是他的孩子,过中秋节,父母难道不应该和孩子在一起吗?
我和妈妈来到姥姥家,围坐在圆桌前,我再次想起了爸爸,他应该也想到我了吧!不在特殊岗位工作,也不远离家乡,而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和不是自己家人的人们会餐。哦,为什么?只因为老师。老师,放弃了中秋和家人团圆的机会,送给第一次离家的“孩子”们一个温暖的中秋佳节。我想,我可能永远也无法了解老师对学生们的爱吧!
八月十五,一个团圆的日子。在这个本该和家人坐在圆桌前一起吃月饼的节日,却有许许多多的人愿望不能实现。那些乘着火车离家而去的的大学生们,将在陌生的学校度过一个不能“圆”的中秋节。第一次远离家乡,老师为了给他们一个温暖的中秋节,放弃了和家人团圆的机会,在中秋播撒浓浓的师情……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赏月,吃月饼呢!
我一到家门口,就闻到了豆沙的浓香,豆沙的香味把我钩进了厨房,一时厨房,只见奶奶穿着围裙,戴着手套,正在做月饼呢!
奶奶先拿出水、盐、糖、苏打、花生油,把这些全部加进面粉中搅拌均匀,再把面团揉成长条,切成小块,压成圆皮,就成了月饼的皮。将豆沙包入面皮中,双手反方向旋转,使外皮均匀包住馅儿。把包好馅儿的面放入月饼模子中,压成月饼生胚。然后用软毛刷在月饼生坏上刷一层蛋黄汁,就可以放进烤箱里了。最后烤25分钟就可出炉,凉透后就可以吃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叉子,叉在月饼上,放在鼻子前闻了闻,淡淡的豆沙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我实在受不了诱惑,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哇!好甜,好滑,好香!啊,我还要吃一大口。
“你知道月饼是怎么来的吗?”“传说唐朝的时候,大将军李靖打败了匈奴,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得胜而归。回来后拜见唐高祖,正好有个商人献给唐高祖一块胡饼。”“唐高祖就指着月亮,笑着说:‘这饼圆圆的,天上的月亮也是圆圆的,真像啊!’然后就把这块饼分开和大臣们一起吃了。自那以后,人们就把胡饼称为月饼,也有了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听着故事,吃着、品着月饼,赏着圆圆的月亮,真幸福啊!
我们一家三口坐在桌子前,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尽情地欣赏着这皎洁的月亮。突然,妈妈说:“现在我宣布一件事情,今年的月饼,其中有一个我放了点特别的东西,谁要是吃到了就有奖。”我连忙问:“啥奖品?”“都写在纸条上放进月饼中了。”于是妈妈妈拿出了3个一模一样的月饼,供我们挑选。妈妈说我最小,让我先挑。我左看右看,拿起这个又放下那个,举棋不定,偷偷看一下妈妈的脸,妈妈笑咪咪地,一点暗示都没有。到底是哪一个呢?每个月饼都一个模样,没有特别的地方呀。我只好随便拿了一个,心里还在默默地祈祷,奖品就在这个月饼中。
我迫不及待地掰开月饼,嘿!里面可什么都没有,真可惜,奖品与我擦肩而过,唉,谁叫我运气不好呢。只见爸爸手舞足蹈起来,“哈哈,我中奖了!我中奖了!”爸爸的运气实在好。我忙问:“快看,什么奖品?”爸爸念道:“祝中秋节快乐!请中奖者说说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如答不上来,就认罚吧。”爸爸大叫道:“这算什么奖品,还不如说处罚呢?”看到爸爸一脸委曲“乐极生悲”的样子,我肚子都笑疼了,庆幸自己没有摸中“奖品”。
爸爸挠了挠头,脸红的像一颗红红的苹果,不好意思的说了一句:“我不知道啊!”妈妈见了,立刻传了“圣旨”:“我宣布,由于答不上来,你做二十个俯卧撑!必须标准!”爸爸嘴巴张得圆圆的,半天说不出话了,(我们都知道,爸爸最怕俯卧撑了)只见他咬了咬牙,沉重的点了点头,就开始做了,而我,已经笑地眼泪都流出来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观赏着分外明亮的圆月,谈论着中秋节各种美丽的传说,享受着中秋团圆、家庭和睦的欢乐。
今天是中秋节,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带我下楼去赏月,我看见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天空中,它像中秋节的月饼,还像一个大大的玉盘,今晚的月光是多么皎洁啊!
我想起了一个传说,嫦娥和玉兔就住在月亮上的。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到月亮上去看看。
今天是中秋节,一个成千上万人团聚的日子。但今年我们没那么幸运了。从早上开始就一直下着毛毛雨,多云。看来今晚我们看不到明月了。
晚上,我们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团圆饭,聊得很开心。我和哥哥吃着圆圆的月饼,时不时看着天空,希望能看到圆圆的月亮。我不禁想起了上个月。
去年中秋节,晚饭后,我们一家人出去赏月。我看见月亮从云中露出半张脸,像小女孩一样害羞。慢慢地,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一样升起,像白天一样照耀着地球。从月光里,我仿佛看到嫦娥姐姐独自哭泣,手里抱着玉兔,思念着亲人。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月亮,现在在海上变满了,照亮了整个天堂。大家听到这里,甚至还夸我说:“还不错,我很感兴趣。”我会意地笑了……多么难忘的中秋之夜啊!
虽然这个中秋之夜说了一些遗憾,但我也有过同样的幸福。全家人过节都很开心,最重要的是一圈一圈的吃。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们老家就有不过十五过十六的说法,八月十五这天下起了蒙蒙细雨,一直到晚上都没有看到月亮的影子,到了十六这天晚上,玉盘一样的月亮真的从东海那边升起来了。月儿是那么皎洁,照亮了苍茫的夜空,照亮了夜空下的小区,也照亮了我家那小小的窗台……
我和爸爸、姐姐围坐在桌前,妈妈拿出了好多好吃的东西,月饼、桃子等等……我们一边吃,一边赏月。这时我忽然想起诗词大会上的“飞花令”环节,我一拍大腿说“今天正好人多,我们也来一次“飞花令”吧!”全家人举双手赞成。我先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姐姐也不甘示弱,脱口而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爸爸也不落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妈妈也清了清嗓子,动情的唱了起来,“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多深,月亮代表我的心”一边用手指着月亮,一边用手做出了一个心的形状。”哈哈哈哈哈哈……,我们都开心的笑起来,这笑声夹杂着甜蜜的滋味,飘荡在家中的每个角落。
夜渐渐深了,月光依然洒落在窗外,房间里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桌上的美食也被我们请进了肚子里,一串串笑声也被一阵阵哈欠声代替,但中秋的快乐和幸福的味道却一直在我的心头回荡。
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夜晚到来了,我们一家人都在院子里赏月呢!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开始赏月了。我发现那月亮又圆又大又亮,圆得像公交车上的转盘,大得像面大铜镜,亮得那叫一个美丽、漂亮,月亮发出了白亮色和菊黄色的亮光,非常好看!那一轮皎洁的明月照亮了大地,照亮了树木,照亮了房子,仿佛要照亮全世界。然后,爸爸说:“我去把月饼拿来一边吃一边赏月,好吗?”我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呀,快拿!”爸爸去拿了。接着,妈妈说了一句话:“你们就知道吃,回头你们都吃成猪了。”爸爸拿来了月饼,那月饼有各种各样的口味,有玉米味的、板栗味的、绿豆味的。我吃了一个绿豆味的,妈妈吃了一个板栗味的,爸爸吃了一个玉米味的。我说:“爸爸,妈妈,你们知道月饼和中秋节的来历吗?”我们都笑了,笑声都把那一轮皎洁的明月和邻居吵醒了呢。
这一次中秋节赏月真开心,真高兴呀!
也祝伟大的祖国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