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学作文大全

《春节里》作文收集(4篇)

栏目名称:小学作文大全 发布时间:2023-12-01
 

《春节里》作文

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地区,所谓“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而我们三元里村的春节却是截然不同的,因为我们有着优秀的民间艺术——舞狮,每逢过节我们三元里村都会以舞狮来助兴的。

根据我家人的介绍,元宵节也是属于我们新春佳节的一部分。元宵节大多数是在正月十五,但我们三元里村真正的元宵节是在正月十八。在这一天里,一同参加抗英斗争的103乡的兄弟村如田心村、猎德村等都会搬来大烧猪庆祝。当天上午,三元里村的村民们从三元里古庙拿出“三星令旗”迎接兄弟村的来客,下午39支醒狮队轮流表演,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在年三十天亮时,村民们都会到所属的祠堂拜祖先,各地舞狮队在祠堂里一展峥嵘。有的舞狮队,如敦叙堂等会在三元里抗英大街上表演高空采青:有两只一红一黄的狮子,红的是公,黄的是母,工作人员先在门楣上吊了两个橘子,一棵小白菜和一个红包。

两只狮子先是互看对方一眼,突然红狮子抢先一步,猛地站立,一刹那就把菜连同红包吃入口中,再一下子蹲在地上,变成一只坐地狮子,半分钟后又继续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到了21世纪,这一个科技发达的社会,许多人都会认为这一种习俗将会消失,但根据历史的考现,这种在年三十舞狮的习俗,已是代代相传至今天,每到这个节日,村民们都不忘这个习俗,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它的形象是雄伟的、俊武的,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人们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们平安,期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所以这个习俗已成了几百年来的“保留节目”。

不要以为90后的人只会上QQ、看电影、玩桌球等等,其实每个祠堂都承载着一个村落的文化传统,任何人都离不开它,因为这一个已经有了600多年历史的习俗,就像端午节一样,每到这一个节日人们都会吃粽子、赛龙舟等。正是这样,不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还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元的文化社会!

春节里作文篇2

这是一个令我难忘的春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度过中国最为传统、最为重要的节日。哪个城市?xxx的家。

太热闹了,xxx的家乡过节的气氛让我觉得有些一时无法适应,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感受到这么热烈的节日气氛了。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看到节日的喜庆,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大街小巷处处张灯结彩,买年货、贴春联、放鞭炮那种热闹的场面无法用语言形容。

大年三十是节日的最高峰,从早到晚的鞭炮声不断,scl爸爸妈妈做的饭菜更是令我沸腾:鸡、鸭、鱼、肉……天哪!

春节谁收获的最多?我的肚子。

春节什么最难忘?在xxx家乡过年。

春节里的作文篇3

春节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全家准备一起吃饺子。便全家动员了。

我和小表妹想来点儿创意,小表妹眼珠一转儿,便想了一个歪点子。只见,她拿了一把芹菜,并大声对大家说:吃到芹菜馅饺子最多的人运气最好!大家同意吗?这想法不错。外婆笑眯眯地说,于是,大人们便忙于做、烧饺子中,而我们小朋友便坐在餐桌前焦急地等待。

过了一会儿,饺子烧好了。我们都拥到了厨房。都想第一个盛到好运气。这时,外婆发令:从小到大盛。于是,我们小朋友都排到了最前面。于是,我们都踮起脚,凑到锅上面,冬挑挑,西挑挑。终于轮到我哩。我一看,每个饺子都一模一样,听说有20个芹菜饺子。我只好随意挑了几个。

开始吃了,我才刚吃了一个,舅舅便吃到了一个!我们都羡慕极了,埋头狂吃,可是还没过一会儿,妈妈便吃到了一个,我心里有点害怕了:只剩下18个芹菜饺子了。吃到第三个时,我一大口咬了下去哇!是芹菜,我激动地差一点跳了起来,在与此同时外婆也吃到了一个

吃完饺子,我一算,只吃到了3个。大家一比较,哇!舅舅吃到了6个是好运气,而那位机灵鬼小表妹一个都没吃到。她正在苦恼呢!大家正笑着安慰她

春节有的是温馨。

《春节里》作文篇4

每到过年,被浓浓的年味包围时,被喜庆的氛围感染时,被鲜艳的中国红陶醉时,一幅幅久远而又温馨的画面就会从记忆深处走来,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年节里,最辛苦的应该是母亲,但不知为什么,关于年节的记忆却总是定格在父亲的身上。从我记事起,每年临近过年的几天,我家就会变成一个红色的海洋,那是父亲受左邻右舍、朋友同事之托开始写春联了。一张张大红纸、一副副待写及写好的春联占据了所有空间,浓浓的墨香弥漫了每个角落。父亲站在桌案前挥毫泼墨;姐姐按照父亲的嘱咐,将红纸裁成所需的规格;我则负责将父亲写好的春联小心地铺展开,晾干上面的墨迹。为了尽快给下一副对联腾地方,我不停地俯下身,认真地将每一个字吹干。很快,成卷的大红纸在父亲的手里变成一副副构思精巧、意趣盎然的春联,床上、桌上、地上、凳子上,整个屋子都被红红火火的春联覆盖了。写到高兴处,父亲会情不自禁地吹起口哨,时而还双手叉腰,欣赏一番自己的作品。休息时,父亲不忘把我们叫到跟前,教我们如何分辨上下联,然后让我们自己配以横批,一副副捆扎摆放整齐,再写上名字,等着人家上门来取。

写春联是件费时劳神的事,几天下来,父亲常常累得腰酸背疼。可是当大伙儿满脸喜气地走进门,然后拿着各自的春联心满意足地离开时,我总能在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喜悦。不用说,我们姐妹的心里更是满满的成就感。

年前,父亲的任务不只是写春联,还要帮助母亲清理打扫、蒸煮烹炸。这是年节里最要紧,也是最繁重的劳动,但这些都不是我所关心的。对于我和姐姐来说,除了穿新衣,最期待的就是父亲“杀鸡拔毛”的时刻,最好是有着漂亮羽毛的大公鸡。其实,这个根本不用我们操心,父亲每次都会把颜色纯正艳丽的羽毛留下来,做成漂亮的毽子,作为新年礼物送给我们。记忆中最难忘的要数那只“小雪球”,那是父亲选择白色公鸡的绒毛,以红色绸缎包裹方孔铜钱为底托精心做成的,通体浑圆雪白,无半点杂质,拿在手里软乎乎、暖融融的,姐姐给它起名叫“小雪球”。当我和姐姐捧着“小雪球”兴奋地冲出门外时,像是为了迎接它的诞生似的,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我们在洁白的雪地里奔跑跳跃,“小雪球”紧随我们的节奏和步伐,在洋洋洒洒的大雪中舞蹈、翻飞,像天使,像精灵,更像我们纯真无邪的童年。

年节里,什么都可以缺,唯独烟花爆竹不能缺。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也是孩子们的最爱。但那个时候,大大小小的鞭炮倒是随处可见,烟花的种类却单一又贫乏。按捺不住性子的淘气孩子通常只能拿小火鞭过过瘾。相比之下,我们姐妹是幸运的,因为父亲总能凭借自己的智慧,让多姿多彩的烟花在我们眼前绽放。他带着我们一起,把一串串鞭炮逐个拆开,将里面的火药倒出,再加入早就准备好的钠、磷、硝等元素,和发射药一起装入一个纸筒,最后加进引芯。自制烟花,父亲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失败有时在所难免,但经过不断探索,反复试验,不仅成功做出了烟花,而且花色品种还不少呢。

除夕夜到了,当人们在黑暗中点燃鞭炮,点亮心情时,我家小院的上空则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缤纷绚丽、华光四射,引得街坊四邻纷纷赶来,涌进我们的小院。一时间,小院里沸腾了,大家欢呼着、赞叹着,睁大双眼观赏着。欢乐惊喜的笑容停留在他们脸上,印在我们心里。

父亲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而且善于发现美,懂得创造美。正月里,当别人都忙着走亲访友、礼尚往来时,父亲却总是带着我们做一些有趣的事。扎花灯就是每年必做的功课。父亲心灵手巧,且擅长书法绘画,扎花灯无疑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是一个繁琐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全家总动员。铁丝、竹棍、线绳、蜡烛、笔墨、各种彩纸等这些必备材料,是父亲早已准备好的,接下来就是各尽所能,分工合作。剪纸是母亲最擅长的;扎花球、缠花架、剪灯穗等这些细碎的手工活则由我和姐姐来做;花灯的形状、内容及色彩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必须由父亲亲自完成。之所以说灯有内容,是因为父亲设计的每一只花灯,都代表一个生动的故事,蕴含着鲜明的主题。不同的故事,意境不同,花色形状各异。父亲为花灯绘制的场景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更为奇特的是,花灯一旦点亮,冷空气所产生的气流便会推动花灯绕中轴转起来,父亲说这就是“走马灯”。灯一转,整个画面都活了,里面的各色人物自然也不甘寂寞,他们或乘云驾鹤,或翩翩起舞,或上天入地,或拼杀打斗,热闹非凡,趣味横生,真的是一只花灯一台戏。《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女娲补天》《八仙过海》……那些年的年节里,在父亲的精心编排下,在我们姐妹手中,不知上演过多少出精彩的好戏。如今,排戏的人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却一直激励着我们;戏里戏外的故事,也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又过年了,今年是猴年,六小龄童的《金猴闹春》惊艳了全国春晚舞台,开年大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正在各大影院上映,但这些精致华丽的大制作并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的眼前只有父亲亲手给我们做的那只走马灯在不停地旋转着,它的名字就叫《大闹天宫》。

相关文章推荐
精选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