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词,仅代表职业吗?不,我认为,凡能够教授我东西的,都能称作“老师”。有些奇怪对吗?就好像人们总是把字典比作无言的老师一样。“老师”这个称谓,在我心中,不分职业,不分国界,不分物种,不分次元。
数学老师不会教我“成长的过程=世界观不断崩塌重建的过程”;语文老师不会教我“中国的汉字最讲究方正平直,可历史却早在这些方块字中曲解”;品德老师不会教我“罪?那是人类以自己为标准任意决定的”;体育老师不会教我“人只有在放弃战斗时才算输,只要坚持战斗,就还没输”……
然而,另一位“老师”,她用自己另类的方式交给了我更多。若她有着人类的形态,那我猜,她一定是个活泼向上却又知书达理的花季少女,如同小太阳般温暖的橙色卷发垂到腰际,玲珑的面孔衬着婀娜的身姿,乌黑的瞳仁中一分是天真烂漫,一分又是成熟果断……说这些你感觉可笑吗?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信仰着的自由和平之类的,都是圣洁的女神,而我心中教我成长的“老师”与信仰却不能有一个妄想的姿态?
我喜欢上她的课,她的课堂,风格总是千变万化,或暖心,或致郁,或热血,或黑暗,或搞笑,或感人……总能让学生们融入其中,领略到不一样的奥密。她说:“一个人的死,对整个世界来说,不过多了一座坟墓,可对相依为命的人来说,却是整个世界都被坟墓淹没。”她又说:“我们总在意自己错过太多,却不注意自己拥有多少。”她还说:“希望是你硬塞给别人的,绝望是别人回报给你的。”诸如此类的精辟之言,她说过千千万万。而我也似乎从中受益匪浅。比如:有四个孩子去铁轨上玩,其中三个孩子不听另一个孩子的话,跑到了B轨上。这时,B轨上开来一辆失控的火车。孩子们即将面临死亡,如果你作为接轨师,只能选择救其中一个——那么,你会选择就不听劝的三个孩子,还是无辜的一个孩子?
我记得当时自己看到这段话时的茫然无措,但是“老师”的一番金玉良言使我了去心结——恶?善?是不能违法,是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选择,要无愧于心的。
二次元,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我的“老师”与“家人”,因为你不知道,所以你不明白对于她的学生来说,她到底有多重要。在我们的人生中,或许永远不会忘记这位“老师”,如同明灯一般,照亮一个又一个在黑暗中前行着的孩子,守着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说到老师,很多人会把他们跟春蚕,跟蜡烛连在一起,古人的诗亦是如此: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虽然老师的精神跟这些东西很像,但老师身上具有的,不是某一样东西就能够代替得了的。就说我的小学老师吧!她和蔼可亲,工作认真负责,对同学们很关心,但批评起人来,也是挺可怕的。不信?你接着往下看。
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啊,她姓朱,但她的身材跟她的姓一点也不搭配,而且看起来也很年轻,起初,妈妈还以为她是刚刚从师范毕业的呢!朱老师不高,但也不矮,鼻梁上还顶着一副眼睛,笑起来的时候显得格外亲切。
老师对同学们很关心,上个学期,我们的教室在五楼,坐在窗边的同学都被太阳晒得满头大汗,刚开始,老师拿来自己看过的旧报纸,让大家贴在窗户上,可以挡点太阳。可是,这个办法显然不能够持久,大热天的,教室里的四个电风扇也不够同学们去热,大家只有打开窗户,但这样又会被太阳晒着,汗水就又不争气地往下掉。于是,老师去找了学校的领导,要求给我们教室挂上窗帘,但是,学校那边迟迟没有行动起来,老师又不顾辛苦,走了好几躺,学校大概也不耐烦了,才给我们的班的窗帘装上了。但事情没有就此了结,同学们一不小心,把窗帘给拉了下来,朱老师就又要去让学校请修窗帘的人来修,这样跑来跑去,要是我,一定不会这么做,反正老师站在那位子上,也晒不到太阳。
朱老师工作非常认真,而且很注重我们班级的荣誉。看,她又在仔细地批改试卷了,虽然老师带着眼睛,但一个小小的错别字也逃不过她的眼睛,每次发下试卷,同学们就会发现,整张卷子里,打上红圈子的,就是错别字。还有,老师的车就停在食堂门口,每天一下车,她就会去看食堂前的班级分数,如果比别班少,我们就要接受一次的思想教育,要是好点的,老师就会表扬我们。
别看朱老师那么亲切,但批评起人来,可是毫不留情的,不管是好生差生,不管你是班长还是一个“平民”,也不管你为班级取得过任何荣誉,只要你犯了错,就得批评。
我的小学老师就是这样:和蔼可亲,看起来像妈妈;工作认真负责,一个小小的错别字也不放过;对同学们很关心,不顾自己的辛苦,只为了大家跑来跑去;但批评起人来,也是毫不留情……
我的老师,她不是春蚕,也不是蜡烛,只是她自己——一个最可敬的小学老师。